消化系惡性腫瘤-結腸直腸癌
馬偕醫院 胃腸肝膽科

結腸直腸癌的流行病學

結腸直腸癌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惡性腫瘤,有文獻報告它是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大主因。在以開發國家中比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的發生率,除日本外明顯的都較高,不過日本的發生率近年也逐漸上升中。在美國1997年一共約有 95,600新結腸癌病例與36,000位新的直腸癌病例被診斷出來。因疾病死亡的人數裡,大約有47,700人死於結腸癌,8,800人死於直腸癌。在種族差異上,白人較黑人也有較高的機會得到結腸直腸癌。前些日子因幾位大聯盟的選手,得到此症,還發生有人質疑為何結腸直腸癌喜歡找上棒球員。在性別差異上,一般說來男性比女性罹患直腸癌的機會較高,結腸癌則大致相同。在台灣地區,依衛生署的統計資料,85年因結腸直腸癌死亡人數為2642人,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9.45%,86年則分別是 2855人與 9.84%。若比較過去的統計資料,結腸直腸癌在癌症排行板上一直是名列前茅,雖然在86年掉到第四順位,但是台彎地區因結腸直腸癌致死的人數,還是逐年增加中。

  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結腸直腸癌的發生上,有其一定的角色,估計結腸直腸癌的一等親得到結腸直腸癌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二至三倍,若是遺傳性的非息肉性結腸直腸癌症候群 (inherited nonpolypsis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 的親屬,更有高達一半的機會得到結腸直腸癌。這也是許多結腸直腸癌篩檢計畫都會將患者的直系血親列入檢查對象,台灣地區進行的計畫也是如此。另有許多報告指出已有過乳、甲狀腺癌的病人,也有可能在得到結腸直腸癌,必須小心。另一與結腸直腸癌有極密切關係就是飲食習慣-“食物“,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高油脂的食物,更會影響到結腸直腸癌的發生。常被提到的事例就是從結腸直腸癌低危險群遷移到高危險地區的人,尤其是第二代,其結腸直腸癌發生機會與當地差異就不大。因此有學者認為結腸直腸癌發生上,遺傳因素的角色僅佔30%,而f其他百分之七十是因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習慣所決定。

  在美國因結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主要的原因是早期診斷和治療方式與藥物的進步。鼓勵揚棄大魚大肉的吃法,或許也有所影響。在台灣反因為飲食習慣的西化與環境的變遷,結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則在上升中,是癌症死亡的主因之一。早期的結腸直腸癌若能在癌細胞散出去之前,及早治療五年存活率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機會,可惜目前僅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在未轉移前被發現,倘已發生淋巴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五成左右,若一旦有其他遠處器官轉移,如肝臟、肺臟,其五年存活率掉在一成以下。但這是國外較佳的報告,國內則未能有如此的成績,齊主要因素還是國人的結腸直腸癌發現時通常較晚期,這是醫界須努力,並加強民眾教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同時在飲食習慣 ,也要擺脫美式飲食的影響,建立健康平衡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