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惡性腫瘤-膽管癌
馬偕醫院 胃腸肝膽科

膽管癌的流行病學

肝臟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大致可分成由肝臟裡的組織細胞長出來,與由其它地方轉移而來。前者就是所謂原發原發性惡性肝腫瘤,其中又以由肝細胞發生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ma),俗稱的肝癌最為國人知曉。但是除了這狹義的肝癌外,還有肝臟裡尚有許多種組織、細胞,也可能產生癌症病變,例如源於血管的血管癌 ( Hemangiosarcoma),來至較原始細胞的肝原細胞癌(Hepatoblastoma),與膽管的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等等。

膽道系統主要是連絡肝細胞與消化道,將肝細胞分泌的膽汁匯流到腸子裡,這好像淡水河的上游是由基隆河、新店溪、匯流而成,新店溪的上流還有景美溪、往上還有南勢溪等等。它分布於整個肝臟,從肝細胞表面凹槽形成的微膽管開始,逐漸匯成成小膽管、再聚合成小支膽管,左右肝內膽管,爾後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叫做總膽管,最後抵壺部入十二指腸。微膽管除結締組織外並無特別細胞,但慢慢匯集變大時,就會有內皮細胞的出現,多數癌變就是來至於這些內皮細胞。

膽管癌也被稱做膽道癌 (bile duct carcinoma),比肝細胞癌少見,統計上它是僅次於肝癌的肝臟惡性腫瘤,無論在流性病學、病因、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及治療、預後等方面與肝癌都不相同。國外估計與肝癌的比例在十比三上下,其發生率在北美洲每十萬人年約 0.1∼0.39%,歐洲在 0.01∼0.12%間,日本有報告稍高為0.46%,全球粗估發生率為0.12%,台灣根據衛生署統計未能細分肝癌與肝內惡性腫瘤,真正的發生率並不清楚。

膽管癌絕多數來至膽管內上皮細胞的惡性變化,以從任何有膽管的地方產生,包括肝內膽管及肝外膽管。膽管癌被診斷出的年齡平均在59歲,若是合併有其它膽管系統的疾病或者接觸某些化學物,發病的年齡可能提早。如本院過去統計,在合併有肝內膽管結石的女性,發病年齡在53歲左右。性別差異上,男性稍多於女性,估計在 1.5:1,男性的年齡高於女性,本院統計男性發病平均在65歲以上。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癌症登記工作小組
  2. 衛生統計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