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內管

成人使用的氣管內管長約32公分,外徑約1公分。在病人全身麻醉沒有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能力不足(呼吸衰竭)時,醫生會把此管路經由口腔或鼻孔、穿過咽喉聲帶放置到氣管內。此人人工氣道一端固定於氣管內(圖左側),一端(圖右側)連結呼吸器,呼吸器邃能把含氧的空氣推送到肺部,輔助呼吸。在氣管內管與呼吸器發明後,許多過去無法存活的重症病患才有機會度過危險期並存活下來,許多需要長時間麻醉的重大手術也才能夠進行。

管路經過病人的咽喉,可能會有想咳嗽或噁心的不適感,若病患需要比較長時間使用呼吸器,醫生會給予止痛或鎮定類的藥物改善不適的症狀。正常的氣管支氣管都會產生分泌物(痰液),在有感染的呼吸道(如發生肺炎)痰液會因發炎而增加且變的黏稠,故插管期間護理人員會至少每兩小時抽痰一次,以保持呼吸道衛生通暢。

此型態的氣管內管為暫時的人工氣道,在病人呼吸功能恢復後即可移除(如手術結束、麻醉藥物代謝後)。有時因病患病情無法在短時間內改善,病人會需要呼吸器輔助超過兩週以上(如流感重症併發肺炎),此時就有管路相關次發性感染的可能性,我們稱為『呼吸器相關肺炎』。所以當醫療團隊評估病人的病情有逐漸穩定,就會開始降低呼吸器對病人的支持、訓練病人的自主呼吸與咳嗽排痰能力,以盡快拔除管路。

 

----------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外科加護病房簡郁珊醫師 2019年12月6日編修

 

回衛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