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五大錯誤保養迷思,告別秋冬乾燥肌!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 尤彥棻醫師

冬天乾冷的氣候,肌膚開始變得又乾又皺,脫屑發紅,又刺又癢,什麼毛病都跑出來了!該是時候好好體貼一下辛苦的肌膚,進場維修保養了,好好來個冬令進補囉!

『醫師醫師!我的皮膚為什麼冬天開始又乾又癢了起來?』 

皮膚防水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角質層。角質層是由「磚塊與灰泥」的模型所堆疊而成。「磚塊」指的是角質細胞,而磚塊間的「灰泥」則是細胞間的脂質,如此層層相疊,形成一道天然而完美的屏障。除了抵禦外來的傷害,對防止皮膚水份散失,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相對的,像是角質層脆弱或有疾病,或是皮膚脂質生合成有問題時,這層保護膜受損時,皮膚就容易出現乾癢、過敏的問題。

冬天天氣乾燥,冷風颼颼就像拿個大電扇不停的吹。暖器和除濕機的使用頻率也跟著變高。某些部位皮脂腺分泌本來就沒這麼多,此時若是又過度清潔,保濕鎖水的保養沒做好,水分加速流失,這就是冬季皮膚為什麼容易乾燥、脫屑、搔癢的原因了。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乾燥性皮膚炎,也就是俗稱的冬季癢。因此秋冬保養,首重保濕。  

迷思一  冷冬泡湯,真的養顏美容兼治皮膚病嗎?

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溫泉治百病,其實過長時間以及頻繁的浸泡熱水,容易將皮膚防水的表皮脂質層洗掉。加上烤箱,三溫暖,和沒有適當的保濕產品使用,反而造成皮膚更為乾燥,甚至搔癢。若是本身就有皮膚炎的患者,或是邊泡湯邊拿毛巾搓皮膚,浸泡溫泉後,反而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甚至造成特有的「溫泉皮膚炎」。有皮膚疾患的朋友,酒糟或敏感膚質的朋友,溫差不宜過大,也不宜浸泡溫泉。就一般人而言,泡湯之後的保養也是要十分注意,不可忽略保濕產品的使用,以免皮膚越泡越乾。

迷思二  面膜敷越久越有效? 

面膜可說是台灣最受歡迎的保養產品,使用正確的話,利用密封的原理,的確可以到達快速補充水分,以及提高保養品吸收的功效。但許多錯誤的方式,像是面膜敷過夜,結果反而越敷越乾,甚至常常造成刺激或過敏。敷臉的當下,若是覺得刺痛不舒服,就應該馬上停止使用。同種產品不是每個人都會適合,不要因為朋友說有效就勉強嘗試。面膜每次敷的時間約15分鐘,不宜超過20分鐘,也不需要天天敷面膜。一般來說,每周一到二次就已經相當足夠。敷臉之後,還是需要使用保濕的乳液或乳霜,才能留住水嫩的肌膚,達到真正的保濕及保養功效。 

迷思三  秋冬勤擦化妝水就能「補水分?」

在業者的大力廣告下,化妝水似乎變成所有保養不可或缺的步驟。其實化妝水可以快速增加角質層的含水量。但若是之後沒有適度補充保濕產品,反而會造成更多水分的蒸發。有些人甚至會拿化妝水自製面膜濕敷,若當產品本身具有一些刺激性、揮發性物質,或濃度不適合,那後果更是不可設想。化妝水並非絕對必須,也不是保養的第一步驟,若要使用還是建議選擇低刺激性,亦不可拿來濕敷,後續的保濕產品使用是必須的。

迷思四  冬天臉粗粗的,就是因為沒有去角質?

老舊而厚薄不均的角質,的確會造成光線的散射,使肌膚無法完美折射光線,產生所謂的「暗沉」。皮膚本身其實就有去角質的功能,若是做好保濕,最外層老舊的角質細胞就能順利規律的脫落,變得光滑不粗糙。

一般去角質較不建議使用磨砂膏,除了力道難以控制均勻,也無法真正清除毛孔的角質堆積。一般還是建議使用化學性的去角質。像是果酸類的產品濃度約介於低濃度到中等濃度(10-15%),就具有適當的保濕及去角質能力。但也要考慮產品的刺激性,詢問醫師自己的膚質狀況適不適合去角質,最多不超過一周一次。去完角質之後,尤其要注意防曬,避免使用具刺激性的保養品。

迷思五  油性肌膚就不需要保濕嗎?

常聽到有人說自己的皮膚屬於「外油內乾」、「混合性肌膚」,其實真有這麼一回事。油脂的分泌是來自毛囊中的皮脂腺,這和肌膚角質層中的含水量,不見得有關係。所以一個油性肌膚,或容易長痘痘的人,也可以因為熬夜,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不當的產品使用、或是缺乏保濕,而造成又油又乾的情形。所以油性肌膚不是就不需要保濕產品的使用,詢問皮膚科醫師,針對自己的肌膚,挑選適合的保濕產品,才是正確的觀念。

©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 2019   10449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   92 Sec 2 Chun Shan N Rd, Taipei, 10449,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