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發現-小兒外生殖器之異常】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錦城

案例一:
剛滿四個月大的林小弟,平常胃口很好,某天下午不知怎地哭鬧不休,接著吃完奶便吐,急得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抱到附近診所就醫,醫師檢查後要媽媽馬上轉至大醫院,因為林小弟可能是「嵌頓性疝氣」,需馬上手術,否則會引起腸壞死,她一聽急得哭起來,連忙抱著林小弟直奔醫院,經過緊急手術後順利地將嵌頓的小腸推回,修補了腹股溝疝氣;腸子沒有壞死,但是睪丸因嵌頓性疝氣時間太久,引起缺血而萎縮,少了一顆「蛋蛋」,讓林媽媽懊惱不已。

案例二:
剛上幼稚園的張小弟,有一天帶回一張園裏的健康檢查報告給張媽媽,報告上註明張小弟少了一顆睪丸需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隔天媽媽帶張小弟至醫院的小兒外科經由醫師仔細檢查後,證實是隱睪症,且無法觸摸到睪丸;在進行門診手術後發現,這顆睪丸已萎縮剩米粒大小,與張媽媽商量後決定幫張小弟裝一個人工睪丸,以彌補外觀的缺陷,不過張媽媽仍覺得內疚不已,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而使張小弟少了一顆「蛋蛋」。

以上所提兩個案例時常發生,其實只要透過預防性的小兒外科健康檢查,就可減少類似的悲劇發生。以小兒腹股溝疝氣為例,約有百分之五的發生率,早產兒的發生比率更高,其實如果有疝氣,年齡並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宜及早手術,可避免嵌頓性疝氣的發生,以目前的麻醉及手術技術,大多可門診手術不需住院,小小的傷口恢復也很快。

而小女孩也會有疝氣,同樣會造成卵巢嵌頓性壞死或小腸壞死,不可不注意。至於陰囊水腫有八成的嬰兒在一歲大時會自然消失,不需手術或「抽水」,易傷到輸精管,若一歲時症狀仍存在,才需要接受類似疝氣之手術方式治療。

而談到隱睪症,約有千分之三的發生率,最好是在一歲至一歲半間接受手術,如果超過一歲半,睪丸在體內會因為高溫引起萎縮,日後也需長期觀察,因這類睪丸發生惡性腫瘤之變化機率較高。其他如尿道下裂、包埋性陰莖,宜在六個月大之後接受手術,勿超過三歲大,因小孩在三歲大時對生殖器官已開始認知,若不及早手術矯正,會造成日後自卑、退縮之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