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是父母期待多年才生下來的小寶貝,可愛的臉蛋,細緻的肌膚,讓父母巴不得把她趕快由嬰兒室帶回去。滿三天大了,爸爸媽媽高高興興的把她帶回去。第一天的情況還不錯,不是吃就是睡,爸媽心中暗自欣喜她是個好帶的孩子。第二天晚上開始,情況就不同了,半夜一兩點醒來吃完奶就不睡了,瞪著兩個大眼睛,精神十足,不抱她就哭鬧,直到清晨六點才睡,幾天下來,爸爸媽媽都精疲力竭不知如何是好。到底要怎樣調整寶寶的睡眠,讓寶寶和爸媽都能得到充足的睡眠,是許多父母苦惱的問題。

如何調整寶寶睡眠的時間?
新生嬰兒每天睡18∼20小時,睡眠的時間相當長,但他們的睡眠與覺醒並沒有白天與夜晚的規律性,所以半夜不睡的狀況很常見,爸爸媽媽應幫他們慢慢建立好白天多清醒,晚上多睡覺的習慣。白天要定時餵奶,若吃奶時間到了,寶寶仍在睡覺,最好將他叫醒餵奶,使他白天多活動、喝奶,讓其作息逐漸接近大人。到了晚上,若寶寶在睡覺,就不需叫他起來喝奶。
另外在白天要盡量陪他玩,讓他體力多消耗點,晚上較能睡得長久。家人的作息也需規律,白天保持明亮的環境,晚上則將燈關暗一點,保持安靜。透過這樣的安排,寶寶便可慢慢養成晚上多睡覺的習慣。

何種睡姿最好?
至於睡姿的問題,也常造成父母的困擾。到底仰睡好,還是趴睡好呢?趴睡時嬰兒較能睡得安穩,吐奶時較不會將吐出的乳汁吸入氣道,臉型則會呈長方型。
基於上述的理由,有些父母喜歡讓小孩趴睡。但是近年來歐美的研究顯示,仰睡可以使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降低。基於生命安全的考量,仰睡還是比較安全的睡姿。另外也可採用側睡,但要注意不要固定往同一方向側躺,以免形成歪斜的頭型,使容貌的美觀受到影響。


該不該與小寶寶同房睡覺?

因為文化傳統的關係,台灣人多是小寶寶與父母同房,甚至同床睡;但在美國,則多採父母與小寶寶分房睡的方式。
讓小孩從小單獨睡的好處在於培養小孩獨立不依賴的性格,父母的活動較不會吵醒孩子,環境較乾淨,空氣較清新。但在照顧上則較為不便,如果加上孩子有發燒等生病的狀況,隔太遠總是令人不放心。所以一歲以下的嬰兒,基於需要父母頻繁照顧的原因,似乎與父母同房較為妥當,但應另睡在嬰兒床上,而不要與父母同睡一張床,否則不僅母子雙方無法得到充分的睡眠,大人也很可能會不小心吵醒嬰兒。
小孩一歲以後,則要開始分房睡,剛開始小孩子一定不習慣,但父母要慢慢幫孩子養成獨睡的習慣,使他能培養獨立不依賴的性格。晚上在睡覺前,先讓孩子安靜下來,躺在自己的床上,父母則在旁陪伴,可給他講床邊故事,給孩子特殊的寵愛物,如:小棉被、娃娃等,使之成為孩子自我慰藉慣例的一部分,讓孩子能漸漸不依賴父母而安然入睡,半夜醒來也可藉由他的寵愛物得到安全感,不需父母的安撫即能再度入睡。

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夜晚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人白天有好的心情及好精神。通常一個月內的新生兒較容易有日夜顛倒的問題,透過父母細心的照顧與調整,一兩個月內多能養成日夜正常的作息。為人父母就是需要如此的費心費力,但在看到孩子安睡時的可愛面容,再多的辛苦都會化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