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喝水也會造成中毒? ──談水中毒

案例一
3天大的婷婷因在家中被發現手腳痙攣、眼球上吊,馬上被送至急診處。經值班醫師緊急處理後,已沒有痙攣現象。理學檢查血壓、呼吸和心跳均正常,但體溫偏低、頭部前囟門膨出,有腦壓增加現象,檢查脊髓液為正常,排除腦膜炎的可能;另外血清鈉離子濃度、血清滲透壓均有明顯偏低現象,尿液比重偏低。詳細追問病史發現婷婷出生時一切正常,但家長為了「去胎毒」,除了每天餵食全濃度牛奶300 c.c.外,另外連續3天餵食紅嬰水(含糖水)300 c.c.。這是一典型因餵食不當,引起的新生兒水中毒病例。還好及時送醫,經過適當處置後已無大礙。

案例二
1個多月大的小凱出生後一切正常,餵食情況良好,但滿月時便有腹瀉現象,水樣大便每天4∼6次,家長聽說小孩拉肚子牛奶要沖淡,於是把原來一匙沖泡30 c.c.改成60 c.c.,但因腹瀉情形並未改善,最後甚至改為一匙泡120 c.c.,可能是缺乏味道,牛奶愈稀,小凱的胃口變得愈差,家長更加焦急!又聽說拉肚子太久會脫水,所以再另外餵食糖水,這樣持續約1個星期,最後小凱產    生低血鈉症,導致痙攣而送醫求治。

何謂水中毒?為什麼會水中毒?
「水中毒」?可能很多人對這名詞感到陌生,「怎麼連水也會造成中毒?」相信是很多家長的疑惑。
身體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使得體內正常的含鹽量被稀釋,鈉離子過低,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就會造成水中毒。腦細胞對這樣的反應特別敏感,當腦細胞內水分過多,腦細胞腫脹,會使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頭痛、嘔吐、煩躁不安、嗜睡、呼吸及心跳減慢、體溫降低等神經症狀,情況嚴重的會引發痙攣、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險。
水中毒常在夏天氣溫高時,或劇烈運動後因短時間大量飲水而引起,有些精神病患也會因為精神異常而不斷喝水。沒有自主能力的嬰幼兒多半是因為家長不當的給水(如上述的兩個案例),或在發燒時過度補充水分所造成的。此外,有時在灌腸或洗胃時輸入過多低張溶液,或注射點滴時家長自行調快注射速度,都會發生水中毒。
水中毒的另一個致病機轉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正常,通常為肺部感染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預防寶寶水中毒,餵食水分時最好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為寶寶補充水分時,如果發現解的尿量已經不少,但是寶寶依然沒有精神、昏睡,甚至頭痛、痙攣,很可能就是水中毒,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趕快送醫,醫生會給予抗痙攣藥物和含鈉量較高的高張性溶液,來平衡寶寶體內的電解質,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患兒如果及時送醫,經過適當處置後,以上症狀均可獲得改善;但若延誤就醫,病情嚴重者有發生昏迷或死亡之虞,不能掉以輕心。

正確的嬰兒餵食觀念

到底嬰兒能否餵食紅嬰水或糖水?嬰兒每天多少奶量才算夠?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過去經歷了不下十數例嬰兒水中毒的病例,幾乎每年均有1∼2例,顯然仍有些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嬰觀念。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他們的營養來源是靠母奶或配方奶粉,如果奶量夠的話,其他的水分(包括糖水)根本可以不必添加,當然添加少許並沒有什麼壞處。那麼,到底奶量多少才算夠呢?可能很多母親並不知道。每個母親都希望小孩能多吃一點、多長一些,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供大家參考:
3個月內的嬰兒,其熱量需求約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10大卡,市面上所有的嬰兒配方奶粉和母奶所提供的熱量都是差不多的,每100 c.c.約可提供67大卡的熱量,所以每天每公斤體重所需求的奶量為100 ÷ 67×110=165 c.c.。
舉例來說,1個月大的女嬰體重約為4公斤(以出生體重3公斤來算),她每天的奶量為4公斤×165 c.c.=660 c.c.,如果一天餵6餐(每4小時餵食一次),則每餐奶量110 c.c.便足夠。
至於很多嬰兒吃得不夠或餵奶時間未到便哭鬧不安,可以酌量增加奶量或兩餐間餵食一點5%的葡萄糖水,但以不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200 c.c. (奶量加葡萄糖水)為原則,這樣便不至於攝取太多水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紅嬰水良莠不齊,除了葡萄糖濃度未標示清楚外,有些更含有果糖以增加嬰兒口感,容易造成嬰兒腸胃不適。其實,站在現代醫學的觀點上,哪有什麼胎毒!家長不必盲目為了「去胎毒、去胎火」而給嬰兒不需要的餵食。
正確的腹瀉處理觀念
在前面案例二中,媽媽因嬰兒腹瀉而把牛奶沖淡,以半奶甚至1/4奶濃度餵食,長期下來,除了發生水中毒危險外,由於營養減少,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導致腹瀉加重的惡性循環。腹瀉原因很多,有些固然是消毒未完全,導致病菌性腸炎,更有很多是由於餵食不當所引起,如奶粉沖泡濃度不合、奶量超出腸胃負荷等。
遇到家中有小孩腹瀉,如果小孩已經超過6個月且不是很嚴重,家長可以先嘗試牛奶沖淡或先餵食米湯,停止添加副食品,但嘗試一兩餐後症狀未見改善,或合併有發燒、嘔吐、血便,抑或小孩小於6個月,則最正確的處理便是就醫,由小兒科醫師來處置,必要時禁食和接受靜脈點滴注射,讓腸胃能夠得到充分休息。
筆者亦曾經遇到因接受點滴注射而發生水中毒的案例──包括注射的點滴為純葡萄糖溶液,因不含任何電解質,造成低血鈉痙攣;另外也有家屬為了縮短點滴注射時間,自行把點滴調快而造成遺憾。要知道,小孩的生理機能有別於大人,而且感覺不適不會表達,小孩每小時的溶液攝取量都有一定限制,小兒科醫師往往非常「計較」每分鐘的滴數,所以遇到家中小孩需要注射點滴時,請不要要求醫師「打快點」,當然更萬萬不可以自行調快,以免造成不幸。
要預防嬰兒水中毒的發生,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育嬰觀念,這有賴醫師與護理人員做好適當的衛教。在做餵食建議時,應明確指明種類、濃度、次數和每次數量。市面上各廠牌奶粉沖泡方法不一樣,有的大湯匙泡60 c.c.、小湯匙則泡30 c.c.,若沖泡方法不對,長期下來會造成嬰兒營養不良或腸胃不適。另外,家長不應盲目為了去胎毒而餵食過多的紅嬰水,更不可以因嬰兒發燒而強迫餵食太多的開水,或因腹瀉而餵食過多的米湯,或自行把牛奶沖泡得太稀薄。
相信只要大家都能正視這一問題,嬰兒水中毒應該可以避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