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分期的目的是要告訴醫師與病患,癌細胞散佈的範圍如何,分期愈精確,對預後的預測,治療方式的選擇幫忙愈大。
目前有許多工具用來做食道癌的分期,最常見的就是內視鏡檢查,依據內視鏡或上消化道攝影的發現,可獲得腫瘤的大小,位置,外觀等資料。電腦斷層掃描也常用來幫忙分期,特別是腫瘤小於5公分時,用處更大。它可顯現癌細胞是否擴及附近的淋巴結或肺臟,腫瘤是否延伸穿入氣管,還是有了遠處肝臟轉移等等。在某些醫學中心,則更能安排內視鏡超音波檢查,這對局部腫瘤侵犯的深度,會有更詳細的了解。而侵犯深度常是決定5年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預測外科手術對病人是否有幫忙的重要參考資料,再分期判斷與治療選擇上,有其特有的價值。
有了足夠的資訊後,即可對腫瘤的嚴重度做出期別的判斷。目前醫學界對癌症最常用的分期系統就是TMN系統,對食道癌亦是如此。T 代表腫瘤 (它的大小和它散佈的程度,是在食道內,或到近旁的器官。N 是代表侵犯到淋巴結的程度。 M 為轉移至其它器官的狀況。如此依不同的TMN分組,再區分成五期,習慣上分別以羅馬數字 0 到 IV來表示。
第 0 期 :這是最初期的食道癌,也就是原位食道癌,癌細胞僅侷限食道表皮層。其下面的結締組織都是正常,無任何惡性變化,也無任何淋巴結或器官的侵犯。
第 I期:這階段食道癌的惡性細胞已侵入表皮層下的其它組織,癌細胞出現在固有層或黏膜下層,但並未侵犯至肌肉層。此時癌細胞也不會散佈淋巴結或其它器官。
第 II 期:又分成兩個亞期,IIA 和 IIB。
第 IIA期:此時癌瘤已經侵入肌肉層,也可能侵犯到外膜層(adventitia),但尚未傳佈到淋巴結或任何其他的器官。
第 IIB期:腫瘤侵入固有層,黏膜下層肌肉層,但為影響到外膜層。然而它有吃到靠近食道的淋巴結,不過並不會散佈至其它器官。第 III期:這個階段癌瘤除了侵犯到外膜、靠近食道的淋巴結,並侵犯至近旁的器官,像是氣管,但是不影響到其相關淋巴結,且無遠處轉移。
第 IV期:這時食道癌已隨血流散佈至多處器官,例如肝臟、骨頭、甚至是腦部等等。
但要特別注意癌症分期有所謂臨床分期與病理分期,前者是指利用上述的檢查工具所獲得的資料來作的判斷,與實際的病況可能有所出入。而病理分期是依據開刀切下的組織化驗結果的診斷,正確不過。然而並非每一位病人都能接受手術治療,且把所有的相關病灶都切除,供化驗之用,此時臨床的分期就派上用場。而有關各期別與預後的關係,會在以後的報告中討論。
以下是國際間通用的分期資料:
T (Primary Tumor) | 原發腫瘤 |
TX | Primary tumor cannot be assessed |
T0 | No evidence of primary tumor |
Tis | Carcinoma in situ |
T1 | Tumor invades lamina propria or submucosa |
T2 | Tumor invades muscularis propria |
T3 | Tumor invades adventitia |
T4 | Tumor invades adjacent structures |
N (Regional Lymph Nodes) | 局部淋巴結 |
NX | Regional lymph nodes cannot be assessed |
N0 | No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
N1 |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
M (Distant Metastasis) | 遠處轉移 |
MX | Presence of distant metastasis cannot be assessed |
MO | No distant metastasis |
M1 | Distant metastasis |
分期 | Tis | N0 | M0 |
第 0 期 | T1 | N0 | M0 |
第 I期 | T2 | N0 | M0 |
第 IIA 期 | T3 | N0 | M0 |
T1 | N1 | M0 | |
第 IIB 期 | T2 | N1 | M0 |
T3 | N1 | M0 | |
第 III 期 | T4 | Any N | M0 |
第 IV 期 | Any T | Any N | M1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