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由於文化背景,與疾病的認知,很少讓癌症患者直接了解他(她)自己的病情。但隨著觀念的改變,癌症患者的增多,有有愈來愈多的人希望對自己的疾病,有更多的認識,也有自我的權力去選擇如何治療。
以下的建議可供面對胃部惡性疾病的人作為參考,但也須了解疾病的病程非絕對的,問題的答案也不一定有肯定的答案,有些資料究竟只是統計結果。
- 我(他)得到的那一種胃惡性腫瘤?胃腺癌?胃肉瘤?胃淋巴癌?……
- 癌症散佈的範圍有多廣,是否超出了原發位置呢?
- 胃癌的分期為何,我(他)的病況屬於那一期,又代表什麼意義?
- 我(他)必須接受,或在做那些檢查呢?
- 我(他)有什麼選擇的治療方式?
- 醫師!你的建議為何?為什麼呢?
- 對這些建議與處置,有那些可能的危險或副作用?
- 做這些治療後,能否痊癒?機會有多少?復發的可能又是如何?
- 治療前該做什麼準備好呢?
- 基於目前醫學上對胃癌這種癌症的瞭解,我能存活多久?
除了這些問題外,也要將一些的自己的疑問寫下來,再與醫師討論。比方你可能想知道治療後恢復時間要多久,做將來的計劃如何。或者想知道是否有新的臨床治療方式,或是參與實驗性治療的資格。或者,你也想要聽聽,參考另一位專科醫師的意見,再做選擇。
其實更需了解在對抗癌症的戰爭裡,一直有許多研究在尋求更有效,更好的方法來治療病患。在不同階段的癌症,不同的癌症,會有不同的考量,因此也一直有新方法不斷的在實驗、在推出,對胃癌而言也是如此,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研究報告,與傳來傳去未經證實的偏方了。
這些方法中有些經實證後被廣為使用,同時有更多的方法,不是因效療未能超越過去的結果,就是是因有太大的副作用而被放棄,幾年前胃癌治療使用ECP的化療就是一例。也有一些方法報告中看起來頗有療效,但其他醫療機構採用時就沒用了,許多的偏方都屬這一類,經不起科學統計的考驗。不可否認,任何癌症的患者都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療結果,所以對研究實驗中療法,一定會去關心、注意。但在解讀資訊,或甚至參與這些研究也有一些必須注意的事項。以下是美國癌症協會提供的一些原則,作為參考。
- 告訴你(他)的醫師,有關你(他)發現,或參與實驗中的治療方法。
- 必須去了解這研究、實驗性的方式其目的是什麼?涉及何種檢驗和治療方法?
- 在這研究治療方式中需做那些處置?抽血檢驗?電腦斷層攝影?……
- 以患者的病況,接不接受這新的治療方式,可能會有什麼變化,會有不同的療效與預後嗎?
- 我(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它們的好處與缺點為何?
- 這些研究會不會影響到我(他)的日常生活呢?
- 這研究會有什麼副作用?
- 這研究需要持續多久?
- 假如我(他)已經入院,或接受過其他治療是否能在採行這些新的,研究中,實驗性的治療方式?
- 參與這種實驗性的治療計畫中,我(他)需要再花費多少?是否是免費的?
- 假如我(他)因這實驗性的治療受到傷害,能夠得到什麼處置?
- 這研究對後續的長期照護有何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