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腫非彼腫 此瘤不是瘤
肝囊腫外一章
「醫師你看這是不是癌症,能不能開刀?」
自從台北市對超過一定歲數的市民,提供體檢後,就常有老人家拿著體檢報告來詢問。通常都是一些老年人常見疾病的問題,譬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膽固醇過高、腎臟稍退化,或者是慢性肝炎。但多數都已在服藥定期治療中,來看看主要是求得心安。就檢查結果解釋後,都會滿意的離去。
「醫生,真的不要緊嗎?」「絕對不是惡性的嗎?你保證!」
這歐里桑卻不一樣,頭髮雖已花白,問題之多,心態之緊張,簡直不亞於年輕小伙子,一味要人保證絕對不是癌症。可知他煩惱的是何事?老人體檢報告記載「肝囊腫」,大約兩公分大小。經幾番解釋,他還是不放心,居然要醫師保證沒問題!
到底這令他憂心的「肝囊腫」,究竟是什麼東西,何方神聖?光看名稱,「肝囊腫」往往會讓人誤以為它是肝臟裡的腫瘤,所以是當一般人被告知有肝囊腫時,常會以為罹患了嚴重疾病而緊張兮兮。其實,換個方式或名字來說,就安心多了,「肝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啦!
而所謂「肝囊腫」就是在於肝臟實質內,充滿了液體的囊狀構造,它具有上皮細胞。可由血管內皮細胞,或膽管細胞等轉生而來,是肝臟內良性構造。基本上依產生原因,可分成先天性及後天性,大部份的人都是屬先天性的,也就是發育過程中出現了變異,殘留在肝臟裡的內皮細胞,在成人時期又發育起來。據估計約2.5%的人會有這種「肝囊腫」,換句話說,一般民眾40個人裡就可能有一人有肝囊腫,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此外另有一群人肝囊腫則是屬於遺傳性疾病,還有一些後天性則因為寄生蟲性感染引起,以及創傷等因素造成的。
若依照肝囊腫是不是會遺傳來區別,可分為單純性囊腫和多發性囊腫。造成單純性囊腫的原因仍不清楚,囊腫數可能為單一個或多個,大小也不一定,小的僅有0.2公分,但也可能大至20幾公分以上。多發性囊腫就不一樣,它是一種顯性遺傳的疾病,有幾種發病型態,多數在中年以後逐漸產生囊腫,但也有小孩就發病。多發性肝囊腫的數目隨年紀增加,大小不一,難以計數,一半的人也會有多發性腎囊腫。倒過來說,有多發性腎囊腫的人,肝臟、胰臟等器官也可能合併有許多囊腫。會可能導致血尿、高血壓、腎衰竭、尿毒等併發症。
絕多數的肝囊腫都是沒症狀,常常是因為其它原因接受檢查而發現,主要都是在進行腹部超音波時注意到,超音波對肝囊腫的診斷率高,超音波下肝囊腫的成像是週邊清晰且均質的低迴音區,對有經驗的醫師根本不是問題,一眼即明。極少時候才需要動用其它檢查來證實,例如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
如前提及肝囊腫雖然大小不一,但極少會出現症狀。少數因為囊腫變大,或是靠近肝臟邊緣,或是往外鼓出,對週圍器官產生壓迫時,一些人則病人會出現腹漲、腹部不適、腹痛、腫瘤感覺,甚至有消化不良、噁心及嘔吐的情形。嚴重者因為壓迫膽管,造成膽汁滯流,病人此時亦會出現黃疸,不過這種情形相當少見。少數因撞擊外傷破裂,導致內出血。也有因為肝囊腫合併感染,變成膿瘍,而需要治療,本院有不少這樣的經驗,也發表在醫學雜誌上,有興趣可到專業園地參閱。也是因為肝囊腫是良性病灶,無症狀,所以除非有了併發症,是不需要處理的。而治療的方法,是利用超音波導引,以針將囊腫內的液體抽吸乾淨,較大的囊腫,為預防再變大,會注射入一些藥物,破壞肝囊腫的內皮,使其不再分泌液體,一些較大型的囊腫可能要幾次療程方能達到目的。更少數情況才需要外科手術處理,例如囊種切除、肝葉切除、囊腫開窗術等等,腸胃科醫師即使行醫經年,一輩子碰上需外科處理的病例,通常是屈指可數。所以多數有肝囊腫的人,幾乎可忘了它的存在,部份人較多囊腫,或較大病灶,一段時間追蹤看看即可,不必過分憂慮。
講了半天,歐里桑應當明白了!此腫非彼腫,此瘤不是瘤,雖然有一個“腫”字,但卻大不相同,「肝囊腫」就是「水泡」啦!
希望這位歐里桑今晚回家,可睡個安穩的覺。
作者:王蒼恩醫師 2000.11.5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 :GImaster
Copyright © 1997-2012; MM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