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t.jpg (6320 bytes)


ABCDE…G…,怎麼會有這麼多種肝炎?多可怕!字母會不會不夠用?

淺談病毒性肝炎(part 1)

 

炎是國內常見的疾病,A型肝炎B型肝炎比較常聽說,至於C型肝炎這幾年來才被提到,最近又有了G型肝炎,這到底怎麼回事,ABCDEFG如此多的肝炎陸續被發現?以後字母會不會不夠用?它們之間有何不同?對人體又有何影響呢?

實會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有許多,包括藥物、毒物、酒精、病毒、細菌等等。而造成肝臟細胞受傷發炎的病毒,也不只我們熟知的A、B型肝炎病毒而已,例如Coxachi virus。只是這群病毒侵犯身體時以肝臟為主,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趨肝性病毒,而依發現時的人地事物恰巧用了前幾個英文字母來作為它們的代號,因此它們也順理成章的排列起來。

炎病毒目前確定的有A、B、C、D、E五種,但在1995年4月醫界又發現一種G型肝炎病毒,所以現在已知至少有六種病毒了。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會逐漸有其它的趨肝性病毒被發現,這一串字母應會陸續加長。但在致病性與對人體的影響,個人以為應不若先前這些病毒來的重要。例如現在有些學者認為G型肝炎並不至於造成太多的傷害,F型肝炎至今也僅少數報告且未完全證實。

過這些趨肝性病毒彼此之間有何不同呢?依傳染途徑大致可分為兩類:傳染性肝炎與血清性肝炎。傳染性肝炎是指經口傳染,吃到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而發病,病人的排泄物也會將病毒再傳播出去,A型與E型肝炎都是屬於這類病毒,因此常發生在公共衛生不佳的環境,再落後國家也較常見。另一類血清性肝炎主要經由血液與體液傳染,此類病毒以B型肝炎為代表,C、D、G亦屬於此類。若從發病情形分類,傳染性肝炎引起的都是急性發作,痊癒後即完全復原。血清性肝炎發病後,部份病人渡過急性期後會轉變成慢性發炎狀態,成為慢性肝炎,乃至發展出許多併發症,例如在台灣為大家熟知的B型慢性肝炎,容易生成肝硬化與增加肝癌的發生機會。在台灣也是由於有大量的B型肝炎帶原的人,因此肝硬化與肝癌的罹病率也高居不下,希望藉由這幾年來B型肝炎疫苗的注射能降低這些疾病發生的機會,在已研究發表的報告已經可看到這樣的結果了,B型肝炎對下一代而言將不再是個惡魘。


表:肝炎病毒之比較

病毒
核酸 RNA DNA RNA RNA RAN RNA
傳染途徑 經口 血、體液 血、體液 血、體液 經口 血、體液
潛伏期(月) 0.5-1.5 1-6 1-6 1-6 0.5-2
慢性化
致肝硬化
致肝癌性 否?

 

作者:王蒼恩醫師

回馬偕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 :GImaster
Copyright (c)  1997-2012; MM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