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馬偕醫院與安寧基金會力推「新安寧運動」 讓末期病人及家屬受惠

日期: 2009-08-27 | 來源: 馬偕紀念醫院 6236    

新安寧運動-「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納入健保給付

馬偕醫院及安寧基金會肯定政策  期更多末期病人及家屬受惠

馬偕紀念醫院及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於今(27)日召開「新安寧運動」記者會。對於中央健康保險局即將推動「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納入健保給付之政策率先給予正面回應,並介紹「新安寧運動」的規劃及馬偕醫院安寧團隊對於非癌病人的安寧照顧模式,現場也邀請到病人家屬分享陪病人走過生命最後的親身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暨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蔡正河表示,馬偕醫院與安寧基金會在安寧療護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如1990年馬偕成立全台灣第一座安寧病房、和雙連教會共同發起創立安寧基金會、2000年促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通過、2003年將漸凍人納入安寧療護健保試辦計劃。如今「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將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馬偕醫院和安寧基金會都已做好準備,希望能帶給末期病人及家屬更多、更優質的服務。

安寧基金會董事蔡麗雲肯定政策的價值,她表示,基金會在2月就成立推動小組,並強調「新安寧運動」必須從多方面著手,包括醫界對末期照顧的觀念建立、釐清各疾病末期的定義、醫護人員的訓練、民眾教育的推廣(如簽署DNR)、長照機構的協調等,才能讓「新安寧運動」的推行更為完整順利。

馬偕醫院安寧中心主任蘇文浩表示,目前醫院已積極統整各科有安寧緩和專科醫師證照的同仁、增加安寧團隊的人力,也另外規劃成立非癌末期病人安寧照顧小組,並建立家醫科、內科及安寧中心醫師的共同照顧模式,以團隊的方式,提供多科協同照顧。蘇文浩也強調,因為瞭解心靈撫慰對末期病人及家屬的重要性,馬偕安寧團隊也整合精神科及院牧部,讓病人不僅僅得到生理上的照顧,更能滿足心理、靈性上需求。

記者會也邀請病患家屬黃利利女士分享陪伴她母親走到生命盡頭的心路歷程。黃利利表示,她的母親在高齡85歲時因為心肌梗塞入住他院,但治療並沒有讓她母親病況好轉,反而因為抵抗力不佳,歷經了尿路感染、洗腎等,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在治療將近一年後,因為肺部感染導致呼吸困難而轉進加護病房,在醫師的建議下決定做氣切。氣切手術之後,母親卻陷入長達七個月的昏迷,這半年多來母親雖然無法與人交談,但每次醫師在幫她抽痰時,母親總是全臉漲紅、緊緊抓著她的手,似乎是想藉此傳達身體的不適。

黃利利回憶,母親在生病以前,是個開朗樂觀、滿面笑容的人,但因為疾病帶來的痛苦,讓母親在生命最後的一年半總是皺著眉頭。如果當時可以選擇安寧療護,她相信對母親而言,這些治療不會是延長死亡的過程,而能讓生命的終點更為完滿。她也認為,「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絕對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家屬也不用含淚做出痛苦的決定。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方俊凱亦回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適用的對象,原本就是指所有末期病人。「新安寧運動」正是落實「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具體作為,期待更多末期病人及家屬能因此受惠,讓逝者平安、生者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