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馬偕醫院育成中心七週年多項成果創意多 應用廣 造福病人

日期: 2009-06-11 | 來源: 馬偕紀念醫院 6438    

馬偕醫院育成中心七週年成果展

多項成果創意多 應用廣 造福病人

馬偕醫院育成中心4月22日在淡水院區舉行成果展,這是育成中心繼2002年6月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成果發表,展出內容包括各項創新專利及育成中心輔導之廠商的最新成果。

小創意也能有大發明喔!在兒科病房中被點滴管及固定板包裹住的那雙小手,在護理人員的細心巧思下,成為可透視的卡通防護罩,不但方便護理人員觀察注射部位,也讓小朋友最喜歡的鹹蛋超人、哈姆太郎、哆啦A夢從卡通中跳脫出,陪伴住院病童,減輕他們住院時的緊張情緒,可謂一舉兩得。

發明人小兒科病房朱怡勳護理長表示,兒科病房中平均有八成以上的孩童必須接受靜脈注射,年齡較大者可以由護理人員給予衛教指導而注意注射部位之變化,但年紀較小的病童因為無法以言語溝通,須由照顧者隨時注意注射部位之狀況。

臨床上護理人員為避免孩童的好動及因活動而拉扯注射部位的膠帶、管路,常見以膠帶及固定板包裹以防止滑脫,但往往因活動量大或不當拉扯而造成靜脈注射部位滲血或漏水,此時護理人員必須重新拆開膠帶包裹部位觀察情況,如此一來更造成孩童的不耐與哭鬧,不僅使孩童心理受創,連帶影響護理人員工作效率。

有鑑於此,朱怡勳利用小朋友最喜歡的卡通圖案,以透明膠片及魔鬼氈製作出適合孩童使用的防護套,在保護及觀察注射部位的同時,更降低重新注射的機率,達到善盡照顧保護病人的目的。

在兒科病房服務近十年的朱怡勳表示,最早研發防護套的動機是91年曾經參加馬偕第一屆QCC(品管圈)比賽,當時的題目為「預防靜脈重注率」,自此之後,便一直鑽研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改善靜脈注射的安全性。

臨床使用上防護套可以應用在學齡前的住院病童,許多嚐試防護套的小朋友都表示十分新奇,照顧者亦對護理人員的用心表示讚許,對部份害怕靜脈注射的病童更可以達到安撫的目的。

  小發明還包括護理人員為改善傳統使用開瓶器,容易造成手部受傷的問題,發表了省力、多規格,可適用於各式藥瓶或點滴瓶的開瓶器,保護護理人員在工作時不受剪刀等尖刺物品的扎傷。

  目前點滴瓶與藥瓶的打開方式普遍使用剪刀、螺絲起子及湯匙,但常聽到護理人員抱怨因開瓶而造成手部受傷,馬偕醫院淡水院區手術室吳寓盈護理師利用巧思製作出新式開瓶器,不僅適用於各式藥瓶或點滴瓶,更可以依使用情況選擇開瓶方式,方便好用且減少藥物污染,掌握獨特性及實用性。

此外,為體貼婦產科病人,穿脫方便的多功能護理褲,搭配較市售束腹帶機能更齊全的「多功能護理束腹帶」,加速病人術後恢復,實際使用後發現對髖關節和膝關節手術的病人也很適用。

多功能護理褲是由婦產科病房護理長張美靜所設計,由於護理工作接觸較多的婦產科病人,但因婦產科手術部位皆以腹部與會陰部為多,常看見許多病人術後恢復時,經常一下床活動或如廁,就因為拉扯到傷口而疼痛不已。

儘管這些病人為了傷口快速復原,常購買束腹帶加強腰部支撐,期待早日痊癒,並將束腹帶搭配紙內褲、成人紙尿布或一般棉質內褲使用。然而如此搭配的方式,病人每次如廁時仍需重複穿脫束腹帶及底褲,過程中難免扯動傷口,不但影響傷口癒合,也影響病人術後療養的心情。甚至常有病人為了怕痛而選擇憋尿或減少走動,引發如下肢靜脈血管炎等不必要的合併症。

為此,設計者設計出的多功能護理褲,與一般市售護理褲不同的是,多功能護理褲能夠整件完全攤開,攤開時布面呈T字形,並在T字形的三端附有魔鬼粘,行動能力良好的病人甚至可以自行穿脫,增加病人自主性。

以能夠站立的病人為例,穿脫時先整件攤開,拉住T字形的左右兩端,由後向前包覆住臀部,順勢黏貼,最後將前褲檔往上拉起,固定於腹部即可。需要臥床的病人則改以平鋪在床上的方式穿脫。如廁時,前褲檔可直接拉下,並黏貼於布面的任一處暫時固定,使用上十分方便。

為進一步縮短病人痊癒的時間,兩名護理人員亦注意到病人常用束腹帶的不便利性。由於一般市售束腹帶雖然有長度之分,寬度卻都在25至30公分左右,對女性患者來說包覆範圍過寬,以致常壓迫到胃部,造成進食困難及消化不良。遂發表寬度縮減為18公分、使用具抗菌認證與透氣排汗認證布料、且外圍可被魔鬼粘黏貼的多功能護理束腹帶,與多功能護理褲搭配使用,效果加乘。

在研發過程中,也意外發現外科手術中在腹部或髖部動刀的病人,下床如廁常感不便,也很需要多功能護理褲和束腹帶,這樣實用與貼心兼具的設計,確實也能滿足這類病人的需求。

張美靜表示,原僅為女性病人設計的多功能護理褲,竟可延伸使用到比預期更多的病人身上,她感到非常高興,並建議男性病人如欲使用多功能護理褲,可先以腰圍確認尺碼後再加大一號,即為合適尺碼。

  馬偕醫院育成中心成立七年以來,輔導多家廠商,建立良好產學合作互動,亦鼓勵醫療人員創新發明以應用在臨床實務工作,幫助減輕病人痛苦,讓更多病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