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十周年暨病友聯誼會成立五週年

日期: 2009-08-10 | 來源: 馬偕紀念醫院 5331    

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十周年暨病友聯誼會成立五週年

聽見聲音的喜悅 病友團體才藝表演 熱鬧有趣

14歲的小霖是個極重度聽損的孩子,在植入人工電子耳之前,連打雷的聲音都聽不到,10年前在馬偕醫院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後,在醫療團隊的悉心照顧之下,經過漫長的聽語復健過程,如今不但是個字正腔圓的小帥哥,就連背一段長恨歌完整篇也難不倒他。

小霖在父母親陪同下,不畏莫拉克颱風的風雨,於今(8)日來到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病友聯誼活動,一路陪伴小霖治療之路的父親,也是「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家族」的創會會長沈蔚中說,從無聲到有聲,一連串的復健之路即便辛苦,但如今看到孩子乖巧懂事,內心十分安慰,在病友聯誼會的這天,小霖以笑話表演跟詩詞朗誦,獻給一路陪伴的雙親,也為所有的人工電子耳病友打氣。

小霖是最早在馬偕醫院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的病人,馬偕醫院耳鼻科主任林鴻清表示,小兒聽障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約有千分之一的嬰幼兒出生時為重度聽障。對於少數極重度(90DB以上)的聽障患者,當無法藉由助聽器改善時,則會考慮人工電子耳。

目前國內已邁向全面性嬰幼兒聽力篩檢,先天性聽障嬰兒可以於三個月內確定診斷;再於六個月內確定其聽力受損程度並予以開始治療計畫。少數極重度聽障患者進入人工耳蝸植入之評估。

全世界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者估計超過十萬人。馬偕醫院至今共有70多例,林鴻清表示,人工耳蝸啟動之後,因為必須配合語言治療師及聽障老師的教導,聽障幼童才開始辨識新的語音訊息及學習口語。對於學語前失聰之幼童,一般要六個月以上之訓練才會顯現成果;經過一年便可達到令人滿意之聽語發展。

除了小霖,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的還有目前48歲的張先生,他在31歲時警覺右耳有嚴重耳鳴的現象,在聽力逐漸衰退的同時,助聽器的幫助卻愈來愈小,影響工作也失去信心,經評估張先生選擇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並展開馬拉松式的復健生活。

張先生說,手術第11天後就順利開頻,第一次透過電子耳聽到的聲音混沌不明,但在努力適應與復健之下,他重新感受到電腦鍵盤的清脆敲擊聲、可以清楚聽到家裡小狗的指甲在地板上發出答答的聲音,更意外發現原來飲水機會說「開水很燙,請小心使用」,這一切都讓他既驚訝又興奮,就連孩子們都天真的說:「以後都不可以再說爸爸的壞話了。」

林鴻清表示,當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後,輔以術後聽能復健和語言訓練後,可以讓愈來愈多的重度或極重度聽障患者重回有聲世界,而專業的復健課程配合具有耐心和毅力的病人及病家,往往是術後復健是否成功的一大關鍵。

有鑑於復健之路的漫長,因此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團隊(包含醫師、聽力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心理師)希望藉著聯誼會的活動,增強聽障家庭間的聯繫,給予彼此支持與鼓勵,並減輕聽障家庭在長期照顧上的心理壓力,過去常舉辦郊遊活動,藉此達到病友聯誼與交流的目的。

今天正巧是父親節,上百位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成員藉由這場感恩慶生會,回顧十年來的點點滴滴,更希望能以孩子的成長展現來回報這一路走來幫助過電子耳家族的醫療團隊或公益團體,為他們能重回有聲世界,聆聽到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聲音而喝采!

【補充資訊】

馬偕醫院人工電子耳家族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mmhci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