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 胃腸肝膽科
引起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有那些?
所謂的危險因子是指會增加得到某種疾病的任何事物,而不同的癌症會有不同的危險因子,舉例來說,長久暴露於日光下是皮膚癌的危險因子,抽菸是肺癌的危險因子,高脂低纖飲食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如同其他大多數的癌症一樣,我們仍不知道引起食道癌的真正原因,但還是發現一些會增加得到食道癌的危險因子,現代的醫學研究還是告訴我們了一些與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遺傳因素,生活習慣與飲食。簡介於下:
老化:40歲以下很少有食道癌,超過40歲後發生率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尤其年齡較大者發生食道癌的機會較高。
性別:男性較高的比率會得到食道癌,國外報告在三至四倍以上,在台灣地區此差異更大,估計男女差異高達九倍以上,這是世界其他國家見不到的情形。
種族:非裔美國人比白種人較有可能的得到食道癌,台灣地區過去有報告外省籍似乎有較多比率。台灣地區一般說來,山地鄉的罹患率較高,除了種族遺傳因素外,生活習慣也應扮演相當角色。
煙草:包括香煙、雪茄的使用的還是會增加食道癌機會。煙癮愈大機會則愈高,倘再加上喝酒內機會上升更高。醫學研究早已指出煙草中的物質會導致食道表皮細胞內DNA的損壞,造成癌變的發生。台灣研究估計抽煙可使得到食道癌增加在四、五倍左右。
酒精:雖然酒精對食道癌而言是相當弱的危險因子,但酗酒一樣會增加食道癌的機會。歐美學者曾報告酒精的消耗量與食道癌的發生率有相關性,與各種酒類的不同則無關係。
Barrett's食道炎:這情況與胃食道的逆流有關,食道下端受酸性物質的長久刺激,上皮細胞逐漸發生變化,成為一個癌前病變,發展出的食道癌以腺癌型在絕大多數,與上端的食道癌型態不同。
日常飲食:飲食中缺乏蔬果、礦物與維生素也會增加食道癌發生比率,尤其是維生素A與B。
鹼液的攝入:鹼液是工業的強力化學藥品,用於許多清潔洗過程,甚至包括家庭的清洗劑都含這類物質。當誤食,或其他因素造成腐蝕性食道炎,也意味增加了食道癌的機會,有文獻指出這些病人在四十年後多數都發生食道癌。
食道弛緩不能:這種疾病的產生是因食道下端賁門處的神經發生問題,造成括約肌無法適當地放鬆,以致食物不容易進入食道。食道上端變得擴大,合併食物滯留。為何這類病人較容易發生食道癌仍未了解,但統計概略地發現其中 6%病人會生成鱗狀上皮性的食道癌,每一千人中每年可能有3.4人會產生食道癌。
遺傳:遺傳與癌症的發生一直都有某些程度的相關,在大陸河南地區的研究指出某些家族裡的成員較容易得到食道癌,當然這也可能與相似的生活環境有關,但下列 Typosis 遺傳性疾病即是一例。
Tylosis:這是種罕有的遺傳性疾病,手足掌表層的會過度生長,幾近100%會得到食道癌。
食道webs:食道裡有不正常的突出組織膜,會妨礙到食物的吞嚥,這種疾病也常合併有貧血,與手指甲,脾臟及其他的器官的異常,也是被稱之為普魯默-文森徵候群的表現之一。而約略十分之一的這類患者會發展出食道癌。
其他被提過的有硝酸鹽、念珠球菌感染、黃鞠毒素等,有發生過頭頸部癌症者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在食道癌的病人身上也較常發現一些特定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台灣地區檳榔與食道癌的相關性雖未有確卻的報告,但也認為是引起食道癌相關的危險因子。一般有抽煙加上喝酒,可使危險機率增到九倍以上,若是再合併嚼食檳榔,則其罹患食道癌較一般人驟升達六十倍以上。
總之,癌症的發生非單一因素即能解釋,但流行病學的研究還是給了我們那些情況較會得到食道癌,開啟了預防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