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惡性腫瘤(胃癌)

rainbow3.gif (1633 bytes)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腺癌的關係

1983年澳洲的Marshall及Warren正式成功自人類胃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 (Helocobacter pylori),此項發現打破過去胃裡不可能有細菌存活的觀念,開啟了近代消化學的另一里程,迄今相關的研究報告,可為風潮雲湧,任何一本消化學的雜誌,幾乎每一期都會看到它的存在,甚至有報告將它與心肌梗塞都扯上關係,你相信嗎!有人預測這兩位學者他們將來應是諾貝爾醫學獎熱門的候選人,可想像的出來,這發現在消化醫學上跨出的步伐有多大!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淋巴瘤


敘述性的流行病學資料指出,胃癌在某些高幽門桿菌感染率的病人身上,發生率較高。幽門桿菌感染率和胃癌發生率皆與社經地位有負面相關,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在成功生育控制的已開發國家有下降,而在美國白人的發生率比美國黑人和西班牙人低。

幽門桿菌感染率和胃癌死亡率有地域上的關聯.無論如何,某些確切的證據,顯此兩疾病在流行病學上有其不同處,胃癌在男性身上比女性更常見,而部份幽門桿菌感染的人口群,卻有低的胃癌發生率,這些不同,顯示有幽門桿菌以外的因素,也與胃癌有重要關係。

當把過去的血清性研究做一整合回顧時,則可發現與"胃癌較常發生在幽門桿菌感染"的假設有吻合之處,而且,目前最有力的三個有關幽門桿菌感染與胃癌有關的證據均是來自前瞻性的血清研究,這些研究者指出幽門桿菌感染的胃癌危險率,可提高3.8倍。
尚無任何研究結果顯示出,幽門桿菌感染與美國發生率日益提高的胃賁門部位和胃食道接合處癌症有所關聯。

胃的非霍金氏(non-Hodgkin's)淋巴瘤很罕見,僅佔胃癌中的3%,與黏膜有關的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是一種低等的同源腫瘍,咸信與淋巴球聚在胃本體層有關。初步的流行病學資料,指出幽門桿菌感染與非霍金氏淋巴瘤及MALT有關。

 

上一篇 下一篇
rainbow3.gif (1633 bytes)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 :GImaster
Copyright (c) 1997-2012; MM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