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惡性腫瘤一直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由肝細胞長出來的原發性肝癌也佔據惡性腫瘤排行榜的一、二名。雖然由於B型肝炎的預防注射,減少了青少年的帶原率,也降低了罹患肝癌的危險。但對二十歲以上的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肝癌還是揮之不去的夢言,這幾年來台灣都有超過四、五千人死於肝癌。
對於肝癌除了預防之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不二法門。猶記學生時代,聽到得到肝癌,就像是宣判死刑,平均存活很少超過半年。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對癌症生成機轉的認識,了解到許多癌症並非一朝一夕急速生成。超音波掃描、電腦斷層攝影、磁共振攝影等影像檢查技術的躍進,更使肝癌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被發現出來,讓許多人能有早期治療的機會,存活率也因之增加不少。
但是近來媒體大幅報導醫學知識,將一些治療技術炒的火熱,各醫院在健保緊縮,營運壓力,以及研究競爭種種因素下,也將治療成果投向大眾媒體發表。結果各種方法、成績大幅出籠,病人及家屬是看的眼花撩亂,不知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才好。其實各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點,也有其力能未殆之處。每個醫師所擅長的也不一樣。會報導出來通常是成績較好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每家醫療診所都有能力進行,病家若據之來尋求治療原則,可能就與實際狀況有出入了。若問有無絕對的準則可依循,這就更難回答了。借個比方來說明,假設清除腫瘤的目標好像要由台北到高雄,那各種治療方法就好似各樣交通工具,有飛機、火車、台汽、遊覽車,甚至是兩條腿。工具不同,目標卻一致,就是要去高雄,無論採何種工具能到達就好。而各種工具有其優點也有風險,像飛機雖快,可是一旦出事就完了,台鐵火車雖常被罵,但空間較台汽寬敞。若問及搭乘的舒適度,就要看車況與駕駛技術了了,這好比就是醫療行為上的儀器與醫師,儀器要夠好夠安全,醫師學術技能要佳,方能做有效的治療,去除腫瘤。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就得信任這些公司與司機,能平安的將乘客送達目的地。因此對抗腫瘤,也應信任選擇的醫療院所與主治醫師,相信他們會提供他們能力所及的最佳治療策略,無論任何治療計畫最終都能戰勝癌瘤即可。其實許多人注意在儀器與醫師,卻都忘記治療癌症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耳熟能詳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有好成績。對於肝癌的治療也是一樣,只要肝癌病灶不大,在癌變早期,積極處理都會有相當不錯的療效。
這裡暫且不談診斷工具與方法,只介紹認識各種治療肝癌的方法。
首先談手術切除治療。過去唯一對肝癌能有根治性治療就是外科切除,若能接受手術除,第一年存活率可達80%,五年還有一半。雖然對小型肝癌的手術切除治療,完全治癒的成功率更很高,可是在台灣這些病患常合併有肝硬化等問題,並非每個患者都能接受手術治療,腫瘤的位置、大小、肝硬化程度,轉移等等也會有所影響。曾有文獻統計發現肝癌患者在診斷時,大約僅30%的人能有機會考慮外科手術,國內的比率相信更低。對肝癌還有另一嚴重的問題,就是相關於B型C型病毒的肝癌,病灶常不只一處。常有潛伏的癌細胞或是微小轉移,在切除腫瘤後不久,過些時日又發現新了的病灶,使肝癌治療,加上另層困難。套句話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患者硬化的肝臟無法承受一切再切,手術費用也並不便宜。所以尋找其它有效的替代治療方式,一直是臨床醫師努力的方向之一。種種對肝癌局部治療因此應運而生,目標就是想盡辦法殺死病灶的癌細胞,並保留正常的肝臟,尤其是功能受損硬化的肝。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包括了經動脈血管栓塞與經皮穿刺療法。
經動脈栓塞術療法是常用的另一種方法。它是經腹股溝血管至入細導管至腫瘤附境的血管,利用特殊的藥劑把通往肝癌的動脈塞住,使癌細胞得不到營養而壞死。它也可以在栓塞藥劑中加入化學抗癌藥來增加效果。大致說來,這方法對於小型肝癌也有不錯成效,但對較大的腫瘤成績就逐漸下降,據報告約有三成至七成治療過的病灶,會有殘留的癌細胞,過些時日會則有復發現象,須再加上其它治療方法,或者再次栓塞。常見的副作用則有栓塞疼痛與發燒,可能會持續一到二週。肝功能也可能會受損,但除少數病例外,一般都會很快復原。還有肝功能太差的患者,或是腫瘤已侵犯肝門靜脈的主幹,就不適宜接受栓塞治療。因為正常肝臟的血流供應主要是來自是肝門靜脈,由肝動脈來的血流僅佔四分之一左右,而肝癌則幾乎完全由肝動脈來供應,因此才能藉著動脈栓塞來治療肝癌,若肝癌細胞侵入肝門靜脈,已造成阻塞,此時再將肝動脈栓塞,那正常的肝細胞也得不到營養,恐會引起肝臟衰竭。治療的美意,反成加速病情惡化的幫兄。所以血管栓塞治療並非全部肝癌患者皆適用,對於不適合開刀或拒絕開刀的病人,這雖是另一種理想方式,術前仍須省慎評估。
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