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惡性腫瘤-胰臟癌
馬偕醫院 胃腸肝膽科

胰臟癌診斷

一般性血液和血清學檢查特異性不高,常見肝功能異常,澱粉脢和脂肪脢升高,或血糖上升而已。 腫瘤標記(tumor marker)檢查有癌胚原抗原(CEA)、甲型胎兒蛋白(AFP)、致胰癌抗原(pancreatic oncofetal antigen)…,但仍無法充分提早診斷胰臟癌。 腹部超音波(echo)和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是相當敏感且方便的檢查,不僅可了解胰臟的解剖構造,與鄰近血管和淋巴結關係,更可以知曉局部器官(例如:肝、脾、結腸、十二指腸…)是否轉移,但病兆若是太小( < 1公分),且位於胰尾,容易被疏忽。 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MRCP),亦常用於偵測胰膽管阻塞性病變的定性檢查。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這是一種診斷兼治療的檢查,經由造影胰膽管,明白狹窄和阻塞的位置與特徵;更可藉此作切片、細胞學檢查,甚至置放內、外引流管,以緩解阻塞。 經皮穿肝膽道攝影(PTCD),針對擴大性膽管的阻塞性病變,用穿刺導管針於X-光透視鏡下完成膽汁引流。血管攝影(angiography)是一種侵犯性檢查,但它可提供詳細的腫瘤血管像、局部血管侵犯與包夾,可藉此降低非必要性剖腹切除手術。

(下一頁:胰臟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