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香港作家張小嫻所說:“你不過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若有人因為你喜歡做的事而覺得噁心和取笑你,那是他們的事。”

人這一輩子,與其費力去討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1. 不必討好所有人: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活得很累,因為他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别人的所有要求,從不拒絕;做事之前總是思前想後的優先考慮别人的想法;因為害怕與人起衝突,所以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稱為“討好型人格。”,他們為人處世的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犧牲自己,成全别人”。

就像台灣詩人作家 席慕蓉說的那句話: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可事實却是:越討好,就越容易不被珍惜。

 

中國女作家 畢淑敏也說過:“我們的生命,不是為了討好别人喜歡而存在的。”

别再因為他人的一句不喜歡,就貶低自己的存在;也不要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就隨意對待自己。更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為自己而活才是最正確的人生。

 

2. 悦人者眾,悦己者王:

世間有太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期待和眼光中。得不到讚賞便抑鬱寡歡;得不到認可就貶低自己。為了迎合别人,不斷地委屈自己、遷就對方。漸漸地,迷失了本心、也放棄了尊嚴。

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够遵守内心、不畏歧異、堅持做自己,才能在歲月的角落裡向上成長。

餘生,請學會哄自己開心。只有抖落昨日的疲憊與無奈,撫去昨日的傷痛和淚水,才能迎接明天嶄新的朝陽,成就更好的明天。

 

3. 讓自己開心,是最好的活法:

這個世界上,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取悦自己,只有傻子才討好别人。因為不論友情還是愛情,都不是為了取悦彼此才相遇,而是和他在一起,彼此都覺得喜悦自在。

所以,學著讓自己開心吧。就像照顧别人一樣照顧自己的情緒;像關注别人那樣傾聽自己的聲音;像討好别人那樣,尊重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因此,你只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可以了!別人怎麼說、怎麼過都是他的事,何必在意。我們該在意的是我們自己過得快樂嗎?請記住:自己沒有快樂的人是不可能帶給別人快樂的。

很喜歡“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的一段話:

人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那麼,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100年後,沒有你,沒有我,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絲虛榮愛慕。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爭吵,沒有時間傷心,也沒有時間斤斤計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去享受。

 

聖經約翰福音1511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腓立比書44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