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書中對生活這樣描述:

人生很苦嗎?很苦。

命運無情嗎?無情。

在無數個頻臨崩饋的夜晚,每個人都難免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既然這般艱難,人為什麼還要活著?

中國作家余華在小說“活著”裡有一句話,應該就是最好的答案: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這個過程都要走完”。生而為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在經歷了所有的苦難之後,依舊能够勇敢的面對生活,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圓滿。

老朋友 禮鳳兄分享的文章中對人生有很不錯的說明:

1. 何為一生?

席慕容說:“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只能享受一個季節的熱烈或者温柔的生命。”

我們的一生,又何嘗不是?

從呱呱墬地到暮年,不過短短三萬天,還來不及感受,生命就已匆匆而過。

總以為還有機會,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想,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分道揚鑣都埋著不起眼的伏筆,等你知道時,早已追悔莫及了!

時光清淺,歲月如梭,别給自己留遺憾,才能對得起這一生的歲月芳華。

 

2. 何為人生?

“世人忙碌一生,總是為了賺錢,這錢能解世間惆悵,可讓父母安康,可護幼子成長。

但往往為了賺錢,斷了兒時夢想,讓少年染上蒼桑,壓彎脊樑,鬢滿白霜,讓世人愁斷腸。”,這一段話道盡了世間常態與人生的無奈。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被各式各樣的欲望包裹着。比如財富、名聲、地位、美貌……似乎只有獲得這些,自己的人生才算精彩。卻不想,人生有尺,過則為災,欲望太重,終會惑心。凡人若被自己的欲望捆綁,則將失去自由,任人擺佈。

許多時候,放下,才是對生命的厚養。正如孔老夫子所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人生朝露,浮生如寄。凡事看開一點,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和欲望,就會明白,原來生活可以很輕鬆。

 

3. 何為活着?

美國電影《心靈奇旅》的核心是什麼?答案就是:活著的意義。

這部片子最打動人的,就在于它用無比温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活在這珍貴的人世間,就是生活的意義。

電影裡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小魚問大魚:“我在努力尋找他們所謂的海洋。”

大魚很疑惑:“海洋嗎?那就是你現在所在之處呀!”

小魚說:“這裡?這裡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就像這條小魚一樣,我們總以為,在現實生活背後,一定還有個更偉大的意義,這個偉大的意義才是我們畢生追求的夢想。

但其實,人生哪有那麼多高深莫測的意義和究竟呢?如果說有,那無非就像電影裡表達的那樣:

我們一直在尋找“海洋”,卻忘了我們一直生活在“海洋”裡。

活著的價值,就在于普通而又平靜的生活本身。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這便是我聽過,關於活著的最好的答案。

人活一輩子,悲歡交織,得失錯落,唯有看淡無法掌控的羈絆,笑對難以抗衡的命運,才能不枉此生,不負歲月。

珍惜當下的擁有,不戀過去,不畏將來;放下自己的執念,既有所失,亦有所得;接受生活的平凡,渺小之中,也有偉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聖經詩篇3726說: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27.你當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28.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29.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