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不在“知”,而在持之以恆的“行”!
談到養生,我總是記得這句話:藥補食補,不如心補。因為聖經箴言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因此,個人走出憂鬱之後,常會說:要保持心情愉快的利他、分享。
最近很多朋友分享“老祖宗留下來的10個養生方法”,仔細想想,果真是要多方配合,才能得到身心靈的健康,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如下:
1. 天補:就是要多出門,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曬太陽,多曬曬後背。
2. 地補:去山上,到農田、海邊走走,多接觸土地、大自然,看看花花草草,聽聽鳥語,聞聞花香,接接地氣,看日出日落,看星辰大海。(偶爾赤腳在草地上走走,接接地氣,慢性病會離你而去)。
3. 人補:多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多跟讓自己快樂的人在一起,多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保持心情愉悅。
4. 靜補:學會和自己獨處,聽從內心的聲音,放鬆身心,放空自己,冥想,靜坐。
5. 書補:每天讀書半小時,在無聲的文字裡,感受生命的力量,與陌生的靈魂對話,讓文字滋潤靈魂,在文字裡尋覓精神家園,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豐富寧靜而又美好。
6.食補:均衡飲食,多吃水果,粗糧,深色食物和五穀雜糧,少油少鹽,少吃辛辣油膩。
7. 動補:適度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如散步,打太極,跳舞,練瑜伽,唱歌等。喜歡什麼動什麼,開心就好,健康就好。記得:活動、活動,想活就要動。
8. 心補:保持良好的心態,萬事看淡看透,不糾結,不抱怨,不比較。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是你的別人搶不走,不是你的強留也留不住。保持善良和感恩,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9. 知補:活到老學到老。哪怕80歲了,看書學習新知,每天堅持,讓自己“有所求、無所欲”,養心、健腦,增強認知,開拓視野,保持好奇心,讓未知的世界始終與自己相伴,心中始終有一份期許,有一份收穫,有一份耕耘,有一份美好。
10. 笑補:笑一笑,十年少。人老了,相由心生,愛笑的人慈眉善目,不爭不搶,不怒不怨,萬事看開,得失隨緣,一笑了之。有人說:
愛笑的人運氣一定很好,
運氣不好的人笑不出來。
綜合以上十項補品,包括“天地人、動靜心書、食知笑”,樣樣都有道理,但個人還是那句老話:“道 、蹈、 到”,
知道--毫無價值;
做到--價值連城。
唯有持之以恆、循規蹈矩的“按部就班或按步就班”的去實踐,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健康身體及幸福美滿的生活。
聖經箴言3:7說: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8.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哥林多前書6:19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20.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