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李叔同先生說:
「如果一個人總是影響你的情緒,讓你煩躁、讓你不安,而你自己又無法改變的時候,也許離開是最好的選擇。離開某些人,不是因為他們不好,而是你和他們在一起時,你覺得自己很不好」。

在FaceBook上看到“讓人無比清醒”的一段話:
「 立秋過後,就不要再想著夏天的事情了。該黃的都黃了,該涼的也都涼了。」
無能為力的事情,當斷;
生命中無緣的人,當捨;
心中的煩惱執念,當離。

讓人警醒的一句話說:「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饒就是畫地為牢。」
就像中國作家 林徽因所說:「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
其實任何關係到最後只是相識一場,都是階段陪伴,那些你放不下的人和事,只是自己的執念而已。
楊絳曾說:「 過去的,過不去的,最終也都會過去。到最後,歲月都會替你輕描淡寫。放下才能拿的起,我希望你有一天能和內心的自己和解,放輕鬆點,我們永遠很自由」。

日報裡有句話說:「 生活中,難免走錯路,愛錯人,花錯時間和精力,如果傷害已成為事實,那麼學會及時止損,便是做人最大的清醒和智慧。」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花會沿路盛開,以後的路也是。

網路上有一段影片說:
一位大學教授在課堂上倒了一杯水,並對學生說:你們認為這杯水有多重?
學生回答:大約200~300毫升吧!
教授說:你們說的重量和這杯水沒有關係,這取決于我拿了多久?
教授繼續說:如果我只拿一分鐘,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如果我持續拿了一個小時,我的手臂會酸麻痛;如果我一整天都拿著這杯水,我的手就會覺得麻木而沒有知覺。這個杯子的重量一點也沒有改變,但你拿的越久,你就會覺得越重,甚至無法負荷。
“生活中的壓力和憂慮”就像這杯水,稍微考慮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果你考慮的更久一點,你就會開始感到疼痛;如果你一整天都在想這個問題,你將會變得麻木而無法做任何事情。因此,當你覺得有壓力、有憂慮時,記得要放下這一杯水,學習適時放下,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人生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好的時候要珍惜,不好的時候要早早結束,隨時要從新“從心做起”,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生活中的所有人和事,我們都要有智慧的取捨,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過的平安喜樂、幸福美滿啊!

聖經馬太福音5:23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24.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以西結書36:26說: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