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喜樂的人”才能帶給別人快樂!
“流金歲月”作者--香港知名作家 亦舒在“美麗新世界”裡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緊要的是滿足自己,而不是討好別人,討好他人並不高貴,人生最重要的是先讓自己舒服。
很多人為了合群,去做一個讓別人舒服的人,到最後總是記住別人的喜好,卻唯獨忘了自己。個人以為“愛人如己”就是要先懂得愛自己、保護自己,自己快樂了,你才有可能帶給別人快樂。
“深夜讀書”裡,主持人亦安提醒讀者:
1. 好的關係應該是先成全自己:
微博上有一個問答: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朋友很多,卻一點也不開心?其中有一位網友回應說:為了讓別人舒服,我總是委屈自己,結果別人舒服了,我卻快樂不起來,那真是對自己的一種辜負。讓別人舒服是為了維持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但若你每次都委屈自己、成全他人,久了,你會很痛苦,所以,最終你會發現:讓自己舒服才是關係穩固的前提。好的關係應該先成全自己,讓自己感覺舒服,然後再將自己內心的喜樂與滿足與他人分享,也只有自己真正的快樂才能給人帶來高質量的愛與幸福。
2. 越是一味遷就別人,別人越會得寸進尺:
我們常以為一個人越會控制情緒、越會隱忍,未來就會越有成就,然而,現實社會中,那些會隱忍、從不發脾氣的人卻常被當成軟柿子,肆意欺凌,這個世界上總是越敏感、越懂事的人活的越累。
作家 席慕蓉曾經寫道:“在一回首間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是為了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和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突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漸漸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卻也漸漸掩蓋了真實的自己,看似人緣很好、看似關係穩固,背後的疲憊卻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們以為是忍讓,但其實在別人眼中是懦弱,與其這樣,還不如學著做一個狠角色,懂得與周圍的人劃清界線之後,你會發現周圍的人漸漸會尊重你。
世界就是如此欺軟怕硬,你越遷就別人,別人越是得寸進尺,所以你要提升自己的底線,別人才不敢造次,做個不好惹的人,懂得為自己爭取,別人才會開始尊重你。
3. 只有自己舒服了,你才會和顏悅色:
“官場紅學”作家 蘇芩說:到了這個年紀,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是的,慢慢你會發現,真正值得取悅的只有自己。
蔡康永也曾說過:情商高並不是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的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的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分享最近在“智慧卡”上看到的一段話:人生就是這樣,得失無常,凡是路過的都算風景;能佔據記憶的皆是幸福。
等走遠了再回首,我們才發現:
挫敗讓人堅強,
別離令人珍惜,
傷痛使人清醒。
你只有從過去中轉身,幸福才會在明天迎接你。
聖經以弗所書4:26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27.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帖撒羅尼迦前書5:15說: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6.要常常喜樂,17.不住的禱告,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