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真的很難,很深的道理需要思而行!
一段很深的道理這樣說:
“一盞燈如果一直亮著,確實沒人會注意到它。只有熄滅一次,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可是如果它經常熄滅,那麼就會有被取代的危險。誰會需要一盞時亮時熄的燈呢?”。
一個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聰明,也不能太傻,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就是智慧。
要知道:
人--太聰明了,讓人防備。
人--太呆傻了,讓人擺弄。
兩者都沒辦法獲取真心的對待,所以“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有人說:
心中有事,還能若無其事便是格局,
心中有事,裝作若無其事便是閱歷。
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跟別人講道理。永遠記住:
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認知不同,不必爭辯,
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心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
心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
唯有不斷的提昇自己的格局,才能百毒不侵啊!
人生有四種境界:
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痛而不言--是沉默,是歷練,是面對的勇氣。
笑而不語--是成長,是坦然,是淡定的大氣。
迷而不失--是初心,是智慧,是坦然的清氣。
驚而不亂--是從容,是強大,是鎮定的勇氣。
人若風光萬人陪,一無所有還有誰。年輕的時候,你要是不拼一拼,等到你老了,拿什麼聊曾經。
你要是站穩了,就是精品一件;
你要是倒了,就是垃圾一堆。
你若放棄了,就是笑話一段;你若成功了,那是神話一曲。
所以說:
歷盡滄桑欲何求,
只為餘生不低頭。
在臉書上看到這一段話:
生活各自不易,個人所求不同,各自立場不一,
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
別在自己心中強求他人。
人生從來都不完美,各有各的不足,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沒必要和一些沒必要的人去說一些沒必要的話,然後產生一些沒必要的情緒,因為我們每個人立場不同,所求不一,所以不必刻意的強求認同和理解。
你不能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別人該走的路。你認為的康莊大道,也許是別人的荊棘之路;你認為的精彩人生,也許是別人牢籠的枷鎖。
楊絳先生說過:“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尊重是標配,靠譜是高配,厚道是頂配。”
我們要成為一個陽光的人,風和日麗時可以溫暖別人,而在寒風刺骨的時候,也可以溫暖自己。
聖經傳道書9:9說: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10.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