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在群組看到一份“天涯神帖”,說的合理且讓人心服,花些時間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你是否聽過“奶頭樂理論”?何謂“奶頭樂理論”?
所謂“奶頭樂”就是為了不讓嬰兒哭鬧,不給他喝奶,只給他一個奶嘴,他就能夠立刻安靜下來。然而,這種平靜只是暫時的,因為嬰兒得不到真正的滿足。
這個理論不僅適用於嬰兒,也揭示了一種控制公眾行為和情緒的方法。
1995年,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聚在一起開會,他們一致認為:全球化發展太快,底層的人在不斷向上移動,將會擠壓到富人的利益,要如何讓窮人安分守己,他們想出了一個損招,就是通過娛樂、消費等各種快感的刺激,讓底層民眾逐漸失去向上的動力,沉浸在短暫的多巴胺快感中。
多巴胺是一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和滿足的神經遞質,當我們玩遊戲或吃美食或看小電影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大量多巴胺,這種短暫的快樂非常容易上癮,因為它不需要太多努力,幾乎是隨時可得。
當一個人沈迷上癮時,最可怕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那些無法察覺的誘惑在無形中摧毀你的意志,最終甘願成為廢物,心安理得的接受貧窮的命運。

你以為“奶頭樂”只有遊戲嗎?還有更狠的綜藝節目、色情、八卦新聞,甚至與自己無關的時事,仔細一想,你是否覺得周圍的人,包括你自己都是被控制的窮人,性感雜誌、香煙、酒店、夜店、追劇、追星,各種讓人上癮的東西,無處不在,讓底層民眾在歌舞中失去鬥志,現在要廢掉一個人很簡單,只要每天給他看眼花撩亂、吸引人的短視頻,漂亮的小姐一口一個哥哥,喊的讓你心花怒放的不斷分泌多巴胺,你就上癮了!底層的窮人沉浸於多巴胺的快感中失去鬥志,而那些富人在做什麼呢?他們在制定計畫,追求內腓太。內腓太的產生機制與多巴胺相反,當人體經歷痛苦後,大腦會產生內腓太,讓你在辛苦的同時也感到爽,讓你享受自我提升的滿足。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調查,發現一個反差極大的現象:
越是窮人越喜歡追求多巴胺,通過打牌、追劇、玩遊戲來獲得短暫的快樂。但是上流社會的富人,更熱中於自律的生活方式,淡淡飲食、鍛鍊身體,為自己制定計畫,做一些挑戰的事情,不斷克服本能,獲得長時間的快感。
富人創造的奶頭樂是不會用來毒害他們自己的後代。人在天賦上的差異並不大,但最終人與人的差距比人與動物之間的差距更大,大多數人都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要脫穎而出靠的是長期的自我錘煉。
巴菲特成功的秘訣特別簡單:
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作息,不斷學習和分析。一次鍛鍊不會給你帶來八塊腹肌,讀一本書也不會改變你的認知,但堅持看幾百、上千本書,一定會為你帶來巨大的提昇。

聖經約翰二書1:8說: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做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
箴言12:24說:殷勤人的手必掌權;懶惰的人必服苦。
箴言13:11說: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