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須經過磨礪才能成才,那麼,磨礪的意義是什麼?
磨你心志--是為了以後不管你遇見任何人和事都能穩如泰山;
磨你財運--是為了讓你以後不貪、不利慾薰心;
磨你情關--是為了讓你放下執念,看開、看淡。
如果沒有這些經歷,你靠什麼心境去改變自己?
能百毒不侵的人都曾傷痕纍纍,
能笑看風雨的人都曾千瘡百孔,
每個堅強不屈的人都曾無處可依。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說:
整天呆在家裡的人,永遠碰不到磨礪你的機會。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不斷地和外界接觸、打交道,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一個人見過的人和事越多,他眼前的世界就越開闊。
一直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只會讓自己變得頹廢、迷茫。人要學會走出去,去結識一些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厲害的朋友,多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成功的法碼。
人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安於現狀只會慢慢變得平庸。學會逼自己一把,突破自我,多出去走走,人生才能迎來新的契機。

見多識廣的人就容易開悟!
一個人一旦開悟以後,就會發現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反的,以前做善事時,覺得是在幫助別人,但真正開悟之後才明白,其實是別人給了你一個積累福德的機會。現在,當你在面對磨難,感到痛苦和無助時,也許會怨天尤人,但開悟後,你會意識到這些磨難其實是為了砥礪你、幫助你成長,強大你的心性。

在開悟之前,人可能因為一些小事就感到壓力巨大,一旦開悟,即使面對最陡峭的山峰也能如履平地。

就以“看待錢的態度”來說:
比起省錢,賺錢更重要,一昧的省錢不是物質上貧窮,而是思維上的貧窮。
比起一昧的省錢,賺錢無疑更具決定性的意義,賺錢是在廣闊的世界中尋覓機遇,是憑藉智慧與汗水開拓前行的道路,是對自我價值的彰顯與實現。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在賺錢與花錢之間找到平衡。
錢並非是生活的全部,但對待錢的態度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格局,讓我們掙脫思維的貧窮,勇敢的去賺錢,智慧的去花錢。

要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最近特別喜歡兩句話:
走進一個人的時候要慢一點,以免看不清;
離開一個人的時候要快一點,以免捨不得。
你一定要相信,大樹底下無大草,為你遮風擋雨的,同樣也會讓你見不到天日。
其實,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自己若不悟,他人如何渡?
自己若醒悟,何須他人渡!
認知不在一個高度上,沒必要互相取悅,成年人的世界裡,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
能改變自己的人真的是神,
想改變別人的人是神經病。

聖經羅馬書8:28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箴言9:10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