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els上看到這一段話:
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苦事不宣,樂事不揚,閒事不管”。
苦事不宣--是成長的代價,遇到痛苦的事情,不一定非要通過傾訴來獲得安慰。
樂事不揚--是做人的格局,碰到高興的事情,保持低調,韜光養晦更是一種修養。
閒事不管--是處事的智慧,與人相處時有邊界感,不只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很多時候,沉默是回應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人生百味,冷暖自知,他人難悟,唯有自渡。

現實世界中,人們往往:
在貪欲中失去了幸福,
在忙碌中失去了健康,
在懷疑中失去了信任,
在計較中失去了友情。
一輩子很短,一眨眼就過去了:
別和小人計較,
別和家人生氣,
別和自己過不去,
別讓心情一團糟。
人不爭,一身輕鬆,
事不比,一路暢通,
心不求,一生平靜。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抓住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的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也就是“忙而不茫”:
生活可以忙,但是不能茫,
太陽出來去工作,
太陽下山去生活。
不迷茫,不徬徨,
接受自己的平凡,
也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平常的日子裡,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取悅自己,生活絕對不要“忙、盲、茫”,而要“忙而不茫”,心有所期,閒而有趣,不負時光。

弘一大師的三句話,讓我們更能坦然的面對現實生活:
1. 你目前吃的苦都不叫苦,是福,因為“人若有福,天必賜苦”,正所謂“大富大貴之人,必有大磨難,不是大福之人,連受苦的資格都沒有”。
人只有經歷苦難的洗禮,才能扛得住福,接得住運,先受苦受累,才能寵辱不驚,苦非苦,樂非樂,所謂人生中的那些苦,其實都是你未來披荊斬棘路上的鎧甲。
2. 你在意什麼就會被什麼折磨,萬事從心起,看淡一身輕:
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
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
鬱悶是因為你不夠豁達,
焦慮是因為你不夠從容。
心平能癒三千疾,
心靜可通萬事理。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過自己,生活之苦,苦在執著;生活之難,難在放下。
3. 和你沒有關係的事情不要亂摻和,無法改變的事情不要再去糾纏,收起你的大度和善良,不要過度共情,允許一切發生,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改變不了的人和事,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要看淡所有的得失。

聖經加拉太書1:10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羅馬書13:5說: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雅各書4:5說: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6.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7.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