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歷經“生老病死”的修行過程,每一個人走的路都是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因此有人說: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我們不要隨意的將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你的生活方式也不等於別人的。

然而,如果從別人身上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是智慧;如果從別人身上能夠吸取教訓,就是一個智者。

 

在Yahoo 新聞上看到黃茵祺的綜合報導:“村上春樹的10句治癒人生觀”,希望也能從以下摘自“挪威的森林”語錄中,找到你喜歡的浪漫哲理:

1.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

時光為我們沖淡了興奮衝勁,但也為我們沈澱了醇厚的時光記憶。因此只要我們願意,所有的經驗都將幻化成我們的盔甲。

2. 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

是呀,那片森林誰也無法抵達。因為,一個人怎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呢?有時候連我們都不了解所有的自己啊!

3. 不會忘記的永遠不會忘記,會忘記的留著也沒有用。

如果想不起來,是不是就代表它其實對你並不是那麼重要呢?

4. 我不是為了讓全世界人過得愉快而存在的。

每個人,都是為了讓自己愉快而存在的。你愉快了,看這世界也會變得愉快。

5.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所謂成長恰恰就是這麼回事,就是人們與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6. 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也許每個人都有他怪異卻不願為人知的地方,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能夠知道並理解自己的怪,那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7.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感受,哪有對和錯呢?你感覺到了就是感覺到了,只有遵循自己的意志行動,才是對當下的你最無悔的決定吧!

8.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世間一切相逢相離,都講求緣分。那人的心也是呀,也會走過、待著、住下或離開。

9. 如果你掉進了黑暗裡,你能做的,不過是靜心等待,直到你的雙眼適應黑暗。

你相信時間能帶走一切嗎?如果什麼也做不了,那不如先等待看看吧。

10. 死不是生的對立, 而是它的一部份。

生命從來都是一場有終點的長跑,而那終點也是賽道的一部分。

 

備註: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第五部長篇著作。故事講述在1987年,已經37歲的主角兼敘述者“渡邊徹”,乘飛機到達德國漢堡機場,降落時聽到機上播放著背景音樂──由管弦樂演奏披頭四「挪威的森林」,因此回憶起18年前死去的某位女性。

《挪威的森林》日語原版實體書腰封寫到:一部嫻靜的、淒婉的、描寫無盡失落和再生的、時下最為動人心魄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作品啟發歌手伍佰譜寫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後來也被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改編翻拍成同名電影,並入圍競逐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殊榮金獅獎。

 

聖經彼得前書 3:10說: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馬太福音16:26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