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益信牧師的早安圖寫著:
一個人在最糟糕的時候,仍會按時吃飯,早睡早起,自律如昔,人事再亂,心也不亂,這樣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
優秀的人很多,但能扛事的人卻極少。能扛事,既是大無畏的氣魄,也是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
一個人不需要有太多的過人之處,能扛事就是最了不起的才華。

Reels上的小和尚問:為什麼我總是被外界的聲音干擾?
老師父說:
外在的聲音如果能夠影響你,是因為你的內心沒有自己的主見,因此,就是要學會跟不同的聲音共存。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啊!個人走過憂鬱之後,才體會,人生嘛,
1. 全心全力做自己,也要允許別人做別人。
2.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3. 先把自己照顧好,你才有能力照顧家人及其他人。
4. 原諒別人就是釋放自己。

臉書上的“心語錄”說:
如果溝通之後,發現溝通無效,那麼最好的心態是:我們不同,但誰都沒有錯,深深體會到認知不同,不僅思想無法同步,做事無法同頻,連最基本的溝通也很累,無論重來多少次,結果都一樣。
感情、友情、親情都是,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
我尊重你的命運,我理解你的侷限,我把你的力量還給你,我把我的力量收回來。
內心強大的人會道歉,
內心更強大的人才懂得原諒。
花遲早會開,只是花期還沒到,停止無效的溝通,既放過別人,也放過你自己。

Reels上還有兩段話,說的真好:
一. 人生有四種境界:
1. 痛而不語是沉默,是歷練,也是直面的勇氣;
2. 笑而不語是成長,是坦然,也是淡定的大氣;
3. 迷而不失是初心,是智慧,也是坦然的清氣;
4. 靜而不亂是從容,是強大,更是鎮定的劍氣。
二. 什麼樣的人可以共謀大事?
聞言不喜不驚者,可當大任;
聽謗不怨不怒者,可任大用;
遇難不避不畏者,可擔重任;
用心不忮不求者,可謀大略。
順不忘喜,逆不氣餒,
為人不懼,處事不驚,
遇事不亂,方可大用。

人生就是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會遇到什麼事,我們都無法預先知道,因此,只能用平靜的心,見招拆招,一一化解,經歷多了,經驗有了,自然可以活得坦然自在的扛起每一件事了!

Reels上也分享“頂級的養生就這十個字”:
1. 喜--能養顏   2. 勤--能生財
3. 善--能育德   4. 謙--能聚緣
5. 誠--能結友   6. 學--能獲識
7. 忍--能養福   8. 靜--能養心
9. 動--能養身 10. 捨--能得安

聖經加拉太書6:3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5.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約翰福音10:14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15.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