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2日出生的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先生,2020年11月17日在禪宗的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法號“延一”。最近在臉書上有些他的短片,分享他的人生智慧,由於年紀相近,個人頗能認同他的說法,分享兩則如下:
一. 旅遊的力量:
人真的不能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不管是公司還是家裡,當你日復一日在一個地方呆著,你就會慢慢失去靈性。
要知道,環境是為人提供滋養的,可是你一直在同一個地方,能量得不到流通和循環,就會慢慢被環境反噬,所以,我建議大家:經濟許可的話,多出去旅遊,當你站在雪山顛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那些曾經困擾你的得失突然就變得渺小了,這就是旅行的力量,它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歸來時那個通透的自己,天地之無垠能喚醒蒙塵的感知,眾生百態則是一面鏡子,能幫助你照見自己未曾察覺的樣貌,胸中有丘壑,眼裡有山壑,終有一天,你會明白閱歷的厚度不在於年歲的累積,而在於腳步的延伸,那些從未離開原地的人,活成了一座孤島,而你早已在行走中變得無比遼闊。

二. 覺醒的狀態:
一個人覺醒的狀態就是不再對任何人事執著,他對待任何關係的核心只有一句話:“我以真心待你,但我不執著於你,真正能做到活在緣分中而不是活在關係裡”。我對你好只是因為我想對你好,和你對不對我好沒有關係。同理,有一天我不想對你好了,我也可以轉身離開,那一刻和你對不對我好也沒有關係。所以,對於任何痛苦的心情,想要盡快釋懷,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忘記,不是強迫放下,而是接納,接納物是人非,接納事與願違,接納這個世界也有真心抵達不了的地方。
一杯水,你渴的時候,貴如黃金,你不渴的時候,它寡淡無味,所以,世間萬物本沒有對錯,都在一念之間而已。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華麗的告別儀式,只有默契的疏離,就像秋葉離開枝頭那麼自然,又那麼必然,所以,能坦然面對得失,面對遺憾,面對關係的破裂,這就是你真正決心的開始。

走入人生暮年的人,回味過往人生經歷,總有不一樣多彩多姿的經歷和感悟,雖然不一樣,卻有許多寶貴的體悟值得分享。
Reels的短片“一個吃過大苦的人,才有的4種變化”:
1. 變得沈默寡言,因為得到過教訓,學會了察言觀色和謹言慎行;
2. 收斂自己的脾氣,知道發火沒用,解決問題才有用;
3. 學會拒絕,學會愛自己,有時候對別人太好,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4. 喜歡獨處,卻不會感到寂寞,看透了人情世故,學會了斷捨離。

走過憂鬱的我,看透了人生,卻也完全認同人在現實世界中的掙扎與無奈,因此很喜歡這幾句話:
1.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2. 無論別人如何,我要過“快樂、利他、分享”的人生。
3. 經常和相處愉快的人相聚、旅遊,543的分享有的沒的,人生豈不快哉!
4. 全心全力做自己,也要允許別人做別人,因為上帝所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貝。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14說: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15.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6.要常常喜樂,17.不住的禱告,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