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項產品組裝完成前,其中的零件非自行處理,而是委託他人製造,稱為委外或代工,英文為outsourcing,farm out,contract out或subcontract。所以,在電子業運作規則中,就有「品牌」與「代工」的名詞,比如說,蘋果手機,蘋果是「品牌」,手機結構則幾乎都由其他廠家單元組成,也就是「代工」,所以市面上看不到「鴻海手機」。 

    然而,若從「產品」角度看,販賣給大眾日常使用的是產品,出貨到特定對象的也是產品。護國神山台積電的業務是鑄造(foundry)晶圓。晶圓固然不是賣給一般人,但晶圓也是產品。英特爾也在鑄造晶圓,英特爾也有outsourcing service,但不是指鑄造晶圓,為何我們稱把台積電業務為代工? 

    台積電的確是為許多手機、電腦或汽車,製造所需的晶圓。但總是站在別人品牌的立場講自己的產品,是不是有點邏輯不通,或甚是「自貶身價」? 

    那麼,可以把相同邏輯應用於醫療上嗎?答案是:不行。因為法令規定:醫院核心醫療作業不得外包。 

    事實上,醫院核心作業外包,並非完全不能討論。若師法高科技理念,不必事事自己來,將醫療作業委請其他專精人員「代工」,則效率與品質提高並非不可能。醫療作業規模的確難與電子產品匹比,所以並無一定委外代工的必要,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代工的可行性。 

    當然,一定有人質疑,出了問題誰負責?蘋果手機出問題,當然是蘋果負責,客戶一定找品牌負責,品牌與代工之間如何合作,客戶無從過問,道理也可適用在醫療業。法令禁止核心醫療作業外包,所以不會有醫院違反,但這樣的專權嚴管,未必與醫療品質的維護有關。 

    某種疫苗或藥品,一般都會經過動物及人體試驗,確定安全與有效後,才會上市供醫師處方,一般都將上市後的使用,稱為真實世界(real world)。 

    真實世界的名稱,是要用來對比臨床試驗;問題是,試驗用在人體,雖然有些條件限制,但對象絕對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會因為是試驗,就變成白老鼠。他們是小型的real world,所以上市後稱為real world,並不完全正確。臨床試驗是clinical trial,其後稱為clinical practice,應該比較合邏輯。 

 

    本文於2023.5.10台灣醒報電子報分享  〈醫者心〉醫療可能委外代工嗎? - 台灣醒報 Awakening News Networks (ann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