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開始學習說話時,天真無邪,講的都是真話,但隨著年紀漸增,就很難避免說謊。沒有人可能一輩子都不講一句謊話。 

    據說嫌犯在司法官面前都會說謊以圖減少罪責,但病人面對醫師,就盡量不敢說謊,因為說謊可能導致醫師誤判,將對病人的病情造成不利影響。 

    相對的,醫師可以對病人「說謊」嗎? 

    一些先進國家相當強調病人「知的權利」,所以醫師「無權」說謊,有什麼狀況就直接告訴病人或家屬。而台灣醫療品質雖然也被要求如此,但因為文化因素,家屬有時會要求醫師,別直接對病人宣告「惡耗」,醫師也往往需要酌情配合。 

    不過,醫師「說謊」,有時與病情並沒有什麼關係。 

    中年女士陪著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就醫。主訴是噁心及發作性口水過多,前年曾來看過,最近又出現症狀。在確定沒有吞嚥困難,並未懷疑有食道構造病變的情況下,我先開了些藥讓她服用,囑一週後再回診。 

    一週後老太太回診,情況已改善了許多,所以就繼續開藥服用。老太太診療完後,輪那位女士看病,陳述的症狀像是腸躁症。 

    「老太太是妳的…?」我問,我已不記得老太太以前就醫時,是否就是這位女士陪著來。 

    「她是我媽媽。」 

    很巧的是,那當兒女士整理了一下口罩,露出臉孔,很快就在戴上,但被我瞥見了。 

    「那妳一定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囉!」。 

    「不是,我是最大的!」 

    「但妳看起來好年輕喔,應該才四十幾吧!?」 

    電腦顯示女士年紀其實已接近老人的定義了,但感覺對,就說出來了。 

    「哪有,醫師你說笑了,但是謝謝你..」 

     整個診間都笑翻了。 

     ---------------------------------------------------- 

二十歲出頭的男生到診間來,陪同的女士拿出一份他的健檢報告,顯得憂心忡忡的說:「這麼年輕,就這麼多器官不及格,怎麼辦?」 

    我看了看報告,雖然有些紅字,但其實都無關緊要,我先解釋了,這樣離真正的器官損害還很遠,用不著擔心。但有一項與胃相關的腫瘤指標稍高。我說,過去有不少人也持一樣報告來,結果做了胃鏡檢查都沒事,所以不用擔心,若真的有不好的腫瘤,指數會高很多,稍高通常沒有臨床意義。 

    我的意思是,不見得要因為這項腫瘤指標稍高而安排胃鏡檢查,但因為男生陳述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已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兩人商量一下後,還是覺得想安排胃鏡檢查看看。 

    男生表示希望做「無痛檢查」,我說那需要自費施打中度鎮靜劑,會睡著,然後恢復,最好是有家屬陪著來。 

    戴著口罩,我看不出那位女士年紀多大,但進診間後關心的態度,顯出應該是媽媽的樣子,但她的頭髮束成馬尾狀,印象中應該是年輕女性才會這樣打扮。 

    「妳是姐姐吧?可以陪著來嗎?」 

    「喔,不是姐姐,我是媽媽,謝謝你啊,醫生,我可以陪著來!」 

     母子兩人與我都大笑了起來。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雖然過程起起伏伏,最後都會走向衰老,但有些人老化較快,有些較慢,牽涉因素包括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相當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能說明清楚。 

    但無論如何,稱讚人家「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青春永駐或一點也沒有變老」等等,永遠是最受肯定的恭維與祝福。 

    即使說話稍微有點誇張,甚至是扯點小謊,也是美麗的謊言,任何人都願意歡歡喜喜的「受騙」,從無抱怨。 

 

    本文於2023.1.19台灣醒報電子報分享  〈醫者心〉醫生也會說謊? - 台灣醒報 Awakening News Networks (ann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