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活的運作,大致都有一些規律可循,但當然也難免遇到例外。有的人的某種念頭,看似有違常理與邏輯,但當事人卻非常堅持,無怨無悔。總是自己判斷自己承受,難謂對錯,旁人也只能尊重。 

    一走進診間,他就問我:「大夫,還記得我嗎?」,四目對望,那種有點畏縮、慚愧的眼神,我即刻想起他是誰,只是距上次見面已十多年了。 

    他現在五十出頭,當年三十多歲時,常酗酒引發胰臟炎。一般人關注喝酒的影響,主要是肝臟,有些人則在胰臟。可能與酒精去氫同族酶的相對濃度不同有關。 

    他的病史並不複雜。原本開店做生意,因個性豪爽,常呼朋引伴喝酒,漸漸就上癮了,然後引發急性胰臟炎,數度入院。愛喝酒搞到生意也不做了。開始住院時,朋友來一堆,漸漸就少了,最後只剩「太太」陪著。 

    他對「太太」態度並不好,幾次對她大聲,但「太太」則始終耐著性子,不離不棄。 

    每次住院,他都表示,「發誓以後不再喝了」,但回去總是違背誓言,住院再遇到我,眼神就會露出慚愧、畏縮的樣子。 

    有次我又遇到他在咆哮,甚至丟東西。我終於忍不住氣,對他說:「以後再喝,別找我了!」。然後請他「太太」到一旁安撫。 

    沒想到一問,他們竟然還未結婚,只是同居。她說這些年,他店關了沒有收入,開銷都是她在負擔。 

    「但他不知感恩,竟然還對妳這樣?…」 

 我問。 

    「我知道他心情不好…,但從認識開始,我就一直強烈感覺到,是我上輩子欠他的,我是來還債的…。」 

    精神科有協助戒酒的機制,每次住院都予以會診,多少提供一些輔導。 

    不過,我說「以後別找我」倒是「一語成讖」,因為我個人工作調整,不再收治住院病人,所以就轉給同事。同事後來告訴我,他漸漸戒了酒癮,沒有再住院。同事還說,他似乎對屢次發誓卻又違背的事甚感不安,所以不想回我門診。然後隔了十多年,才又出現。 

    這回他是因消化不良問題,想起以前的醫師,就掛號進來了。他說他戒酒後與同居女友也結婚了。意外的是,他太太幾年前出了嚴重車禍,臥床多年後才慢慢復原。 

    「現在換我,都是我在照顧她…就是相欠債吧…。」 

    本文於2023.3.19台灣醒報電子報分享  〈醫者心〉互相欠債 - 台灣醒報 Awakening News Networks (ann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