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神

本章回望馬偕源自「愛人愛神」的創院初心,並延伸至今日穩健的治理實踐。透過永續委員會運作、內控制度與監督機制,展現馬偕在制度中落實責任與穩健管理的努力與決心。

投入於永續推動工作
逾新台幣

2000
萬元

2024年醫務收入達

287.27
億元

供應商
在地採購比例

100
%

高層永續知能教育訓練
參訓人次逾

600
人次

高層的話

董事長的話

在上帝的呼召與帶領中,我們有幸參與馬偕博士所留下的寶貴產業,共同投身於馬偕體系醫院、學校的傳道、醫療、教育等多元事工。回顧馬偕醫院自1880 年創立於淡水的偕醫館,到1912 年遷至台北並命名為馬偕紀念醫院,超過一世紀的歷史中,我們始終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醫療傳道使命,在這片土地上扎根服務,提供來的人身心靈的照顧,使他們感受到來自上帝的愛和關懷。

「若有講道的,要按著上帝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彼得前書4:11》
我深信每個人都被上帝賦予了獨特的才能和恩賜,而馬偕正是由各種專業人士組成的大家庭,每位同仁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專長,共同服務社會。我們在決策時更注重社會需求而非財務收益,數十年來,無論是在台東設立醫院服務偏遠地區民眾,讓原先需要前往遠處就診的病人能就近、及時獲得醫療服務;或是在新竹設立新竹馬偕與市立兒童醫院,滿足當地婦兒急診需求,讓母嬰皆能健全。我們始終關注弱勢群體的需要,實踐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精神。
 
面對充滿挑戰的醫療環境,我們積極擁抱數位轉型的浪潮,在AI 智能醫療、生物科技發展等領域不斷精進,同時也加強節能減碳的工作,善盡對環境的責任。我們深知「上帝創造人類,給我們的使命是生養眾多,治理大地」,作為上帝的好管家,我們必須妥善守護上帝所賜予的這片土地和資源。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期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將持續投入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照護服務。同時,在社會責任方面,我們也與其他機構合作,如與彰化銀行合作發行視障關懷卡,關懷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
我期盼馬偕同仁能彼此相愛,在團隊中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效法馬偕牧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佳美腳蹤,讓馬偕人都能清楚上帝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在上帝的掌權之下成為上帝忠心的僕人,不斷地深耕醫學研究,持續以醫療專業服務眾人,在大家齊心努力之下進行改革與創新永續發展。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哥林多前書10:31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

第二十屆董事長
總院長的話

在這個全球關注ESG 永續發展的時代,我們以「馬偕愛永續,傳善恆久遠」作為永續箴言,秉持「愛」的核心價值,持續在核心本業醫療服務與ESG 各議題的道路上前行。
醫院永續的本質與實踐
馬偕紀念醫院對永續發展的理解立基於三個關鍵平衡:生存與生態的平衡、適應與進化的平衡,以及多元價值的最佳化。作為醫療機構,我們不僅肩負著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重任,也深知我們對環境與社會的深遠影響。永續發展的核心在於「人」,因此我們將社會、治理與環境全面納入永續策略考量,並以「四個愛」的精神指引我們的永續道路:

大愛體現在我們的無私奉獻,超越個人與界限,通過醫療服務、公益參與與國際援助,展現對人群的關懷與普世情懷; 博愛展現在對所有病人的平等照護,不分階層、貧富,皆以同理心與尊重來對待; 常愛是我們對仁心仁術的堅持,不論環境如何變遷,始終致力於長久服務病人與社會; 憐愛則源自對苦難的感同身受,以慈悲之心陪伴每一位病人走過疾病歷程。
這四種愛不僅體現在對病人的關懷,也延伸至對環境與社會的責任,共同構築了馬偕醫院「以愛為核心」的醫療文化與永續發展精神傳承。
馬偕的ESG 實踐與成果

 

環境面( E )

我們積極推動系統化減碳措施,包括導入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並計劃於2025 年完成台北、淡水及兒童醫院三院區的溫室氣體盤查。同時,我們持續推動太陽能光電建置,與台電合作建構虛擬電廠,透過義電永續智慧能源系統進行用電降載管理。在2015 年,我們很榮幸獲得「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這是對我們環保努力的肯定。

社會面( S )

「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是馬偕秉持的精神,我們從1982 年開始蘭嶼的長期醫療服務,到1998 年的金門烈嶼鄉義診,以及2000 年迄今的的新竹尖石鄉與五峰鄉醫療支援,我們從未停下關懷偏鄉的腳步。此外,我們在2014 年與2022 年分別設立台北與新竹兒童醫院,為台灣的下一代提供專業的醫療照顧。
在國際醫療方面,我們自2008 年成立國際醫療中心以來,已為吉里巴斯、斐濟、緬甸、甘比亞及聖文森等國家提供醫療服務,並於2023 年成為首支前進烏克蘭提供實質醫療援助的台灣醫療團隊,迄今已五度深入戰區提供醫療服務,並在2025 年於第一屆《遠見》ESG 醫療永續獎,以國際醫療榮獲4 大傑出方案組首獎肯定。
對內,我們重視員工福利與專業培育,將於2025 年全院員工調薪,並特別優化基層員工的薪資結構,提升工作滿意度與留任率,並榮獲1111 人力銀行「2024 年幸福企業」生技醫療類金獎標章。同時規劃氣候與健康管理師證照培訓課程,強化組織對氣候變遷與健康管理的專業能力。

治理面( G )

我們於2023 年正式成立「ESG 運維工作小組」, 至2025 年發展成立為「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季追蹤各單位的ESG 執行成效,並藉由本報告書的發佈,盤點醫院在各個面向上的作為與績效,以利後續持續進步。2023 年10 月16 日,馬偕體系醫院共同簽署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將每年的10 月16 日定為「馬偕ESG 日」,串連全台各分院進行永續宣導活動。
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我們深知未來的道路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醫院的碳足跡與廢棄物管理是一大挑戰,也需要持續更新與研究醫療技術以面對新形態疫病,並與社區維持良好互動與貢獻,未來也將繼續強化永續資訊管理和氣候相關風險因應,但我們樂見並接受這些挑戰,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新理念和方法,鼓勵創新。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院長

誠信經營與醫院治理架構

1.2.1 醫院組織架構
馬偕體系醫院劃分為醫療、護理、行政與教學等核心體系,並設有完整的臨床與支援部門,涵蓋內外科系、婦兒照護、重症急診、社區醫療及研究推廣等多元專業領域,形成橫跨北中東的整體醫療服務網絡展現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能力。
在治理制度上,總院層級設有75 個功能性委員會,涵蓋醫療品質、病人安全、倫理審查、永續發展、法遵風險、環境管理、教育訓練、資訊安全與職業衛生等重要議題,落實各項政策與專業參與。透過委員會機制整合跨部門資源,建立起完善且堅實的治理基礎。(完整組織圖與委員會組成,請參閱馬偕紀念醫院組織圖)

1.2.2 董事會組成與運作
馬偕醫院遵循主管機關訂立之「醫療法」組成董事會,為本院最高治理單位,由董事長擔任代表人,並設立「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章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組織及議事章則」。
目前董事15 人中女性董事占比四成,成員具備神學、醫療、財務、管理、社工與資訊等多元背景,展現跨領域專業視野,有助於強化治理品質與決策效能。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捐助章程」第七條辦理董事提名與遴選,程序公開透明,並確保組成多元與獨立。
本院董事會為無給職,部分董事亦服務於其他醫療或公益基金會,皆依規定辦理利益揭露,並於相關議案中主動迴避表決,以維持決策之公正性與客觀性。2024 年共召開董事會14 次,出席率96.2%,並辦理績效評估以促進治理精進。

董事姓名 性別 年齡 累計擔任公司董事時間 學經歷背景
蕭聰穎69 6 年2 個月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戴約信60 3 年8 個月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輔仁大學神學院教義學碩士
宋玟秀67 3 年8 個月東吳大學國貿系學士;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潘政憲51 3 年8 個月國立台東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碩士
陳南詩50 8 個月高雄醫學大學後醫學系
林淑琳65 3 年8 個月日本橫濱市立大學;
輔仁大學碩士
林榮任63 8 個月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鄭明敏67 3 年2 個月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
陳金杏63 6 年2 個月國立岡山高級農工
李奇龍69 1 年4 個月日本杏林大學醫學博士
李偉民61 8 個月台北醫學大學醫管碩士
許嘉玲60 3 年8 個月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詹維軒52 3 年8 個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長庚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碩士
陳鵬文59 8 個月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系
盧信錕61 8 個月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

醫院管理
本院秉持「一切經營管理決策都要合乎馬偕醫院的核心價值」,六院管理皆從使命、願景及核心價值出發,由監督團隊與經營團隊溝通討論形成共識而成,透過「平衡計分卡」、「品質指標系統」、「雲端決策系統」、「行動醫療網」、「財務稽核制度」、「人資管理系統」與「智慧醫療創新科技」等經營及策略管理等工具,設定八項營運策略,規劃並落實短中長期計畫之執行,將醫療資源進行有效分配,達成精進醫療服務、提升醫療品質、確保病人安全、實踐照護弱勢、維持經營成效的發展目標。
馬偕營運策略建構與平衡計分卡之監控面向

藉由策略與管理系統,本院管理獲得中央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的肯定:
  • 2020 年榮獲國家防疫隊獎章、國際醫療典範獎
  • 2021年獲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表揚機構團體組優等、外交之友貢獻獎、防疫有功與貢獻良多獎
  • 2022 年榮獲健康醫院精進健康促進品質選拔標竿獎
  • 2023 年榮獲醫療財團法人辦理醫療法第46 條規定事項績效卓著獎勵計畫之分類傑出獎~ 醫療社會服務獎及特色傑出獎~ 健康教育獎
備註:詳細資訊已公布於醫院官網:醫院管理
1.2.3 永續治理單位
本院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由總院長擔任主席,並下設四大工作小組,分別為「能源管理工作小組」、「綠色推動工作小組」、「社會責任公益工作小組」及「永續營運工作小組」,共計110 人組成永續治理團隊。此外,重大永續議題之管理與追蹤,透過召開董事會進行監督與決策,確保永續議題納入高層治理機制,並強化組織應對能力。

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季召開一次會議,研議永續相關政策、行動方案及執行成果之優化方向。2024 年,本院投入逾新台幣2,000 萬元於永續推動工作,涵蓋教育訓練、溫室氣體盤查、太陽能板建置及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導入等項目。

永續治理組織架構圖

利害關係人鑑別

0.5.1 利害關係人議合
馬偕重視各類利害關係人之意見,為統整受本院營運影響之內、外部之個人或團體,以及鑑別和管理其負面與正面衝擊,我們參考 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StakeholderEngagement Standard, SES, 2015 之「依賴性( Dependency )」、「責任性( Responsibility )」、「關注度 Tension )」、「影響力 Influence )」與「多元觀點( Diverse Perspective )」 5 大原則,經永續發展委員會與最高治理單位討論後,確認與本院營運衝擊高度相關的 9 類利害關係人,分別為:病人和家屬、員工(含醫護、非醫療員工、外包勞務)、董事會與馬偕體系(含教會、學校)、供應商、社區住民、醫療合作夥伴、政府、企業、媒體。





0.5.2 重大主題分析

馬偕為確保本報告書揭露之永續議題資訊符合重要利害關係人期待,依據GRI 2021 報導原則所建議之4 大階段鑑別重大主題,並考量國際永續與產業發展趨勢、國際標準SASB 醫療產業要求揭露指標等,進行永續議題之鑑別與管理,最後鑑別出共計29項顯著衝擊,收斂為8項重大主題,並依循GRI 報導要求建置管理方針,作為我們永續發展核心,有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衝擊評估與排序
本次問卷共回收1,167 份有效問卷,分析問卷結果,以「規模與範圍」、「嚴重程度」為橫軸,「發生可能性」為縱軸,繪製正負面衝擊的分佈情形。我們將正面衝擊項目的顯著性門檻訂於「規模與範圍 ≥ 3.2、、發生可能性 ≥ 2.5」;而負面衝擊項目的顯著性門檻訂於「嚴重程度 ≥ 3、發生可能性 ≥ 2.5」。依此閾值,總共鑑別出27 項顯著衝擊,最後依據衝擊類型收斂為8 項重大主題,並蒐集與訂定相對應之管理方針以持續追蹤,並於報告書各章節進行揭露與回應。

永續價值鏈

鑑別流程
本次永續價值鏈鑑別流程共分為五大步驟:訪談、確認核心價值、定義活動鏈、鑑別主要與支援活動,最後結合馬偕核心精神與價值,並由馬偕高層與永續委員會討論後確立。鑑別流程與說明請見下方:

依此鑑別流程,我們創建專屬馬偕醫院的永續價值鏈,其中最核心為「以基督的心為心」,強調馬偕精神、馬偕美德皆來自基督信仰,期待將馬偕文化DNA 根植於員工與所有價值活動中,往下則為馬偕核心價值:「誠實正直,謙遜憐憫」、「愛人如己,關懷弱勢」、「寧願燒盡,不願鏽壞」、「創新卓越,永續發展」,顯示本院的主要活動和支援活動皆發展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