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從理論到行動 台灣酒防中心國際酒癮防治研討會: 中央地方一心 提升民眾飲酒識能 消彌酒害

日期: 2025-09-19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222    

從理論到行動 台灣酒防中心國際酒癮防治研討會

中央地方一心 提升民眾飲酒識能 消彌酒害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於今(19)日舉辦「從理論到行動:國際酒癮防治策略交流」國際研討會,邀請到臺日韓致力於酒癮防治的醫療院所參與,透過跨國專家分享酒癮防治政策、臨床模式、社區介入與青少年預防教育等實務經驗,並開啟未來亞太地區國家共同推動酒癮防治的合作契機。

2023年衛生福利部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服務有飲酒問題及戒酒需求的民眾與家庭。結合醫療轉介、團體課程、串聯國內各大醫院及協會合作,為深受酒癮問題困擾的個人及家庭構築更穩固的酒癮危害防護網。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致詞表示,馬偕的核心價值於為民眾建構含括身、心、靈、社、未來環境、未來識能的「全人健康」型態,期盼提升民眾對於酒癮危害識能,減緩甚至消除未來飲酒問題對社會的危害與衝擊。

研討會獲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衛生福利部陳亮妤署長蒞臨支持,並邀請到日本久里濱醫療暨成癮中心院長松下幸生、日本非營利組織ASK代表金成知美、韓國全南國立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Younkyoung Kim、以及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陳厚良等國內長期致力於酒癮防治專家,到場分享實務經驗。

本次研討會著重於「青少年早期飲酒預防」、「家庭參與式介入」及「社區支持性環境的建構」: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介紹臺灣飲酒文化的演變,說明我國如何因應高齡化與青少年早飲問題透過政策滾動更新與跨部門合作;松下幸生院長分享日本酒癮治療與政策歷程,強調醫療與社政體系合作,推動酒癮預防與社會復原支援;Younkyoung Kim副教授介紹以「計畫行為理論(TPB)」為架構,透過網路平台,結合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之青少年預防教育模式,並說明實施成效與文化適應策略;今成知美理事長則分享日本如何自發性倡議推動「酒精健康障害對策基本法」,以及關注「酒癮家庭中的兒童」(Young Carers)問題,呼籲從「個案處遇」轉向「家庭與社會支持」。

方俊凱說明,國人對於「開心飲酒文化」的深刻印象是臺灣酒癮防治最大的挑戰。並舉例日本2013年耗時三年達成共識,推動「酒精健康問題相關對策基本法」,應給予民眾從「健康」的角度看待飲酒行為,以闡明酒精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明確規範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端到酒商,都有其應負擔的責任、更有明確的引導其依循的方向。

並以酒精標示為例,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發表的「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指出成年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單位,成年女性不超過1單位(1單位等於10公克的純酒精),但國內酒標多僅標示酒精濃度,民眾難以換算得知實際攝取量。換算下來,女性每天1330ml的啤酒,其實就已經超標。

方俊凱表示,未來台灣酒癮防治中心將持續推動酒癮防治的政策倡議與臨床服務,透過取經跨國經驗與行動,為民眾及家庭建構更堅固的健康防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