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減少產科肺栓塞:ROPE 救命繩計畫

莊馥璟醫師/黃建霈部長 63    
TAGS

減少產科肺栓塞:ROPE 救命繩計畫衛教單張QRCODE

減少產科肺栓塞:ROPE 救命繩計畫

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 

莊馥璟/黃建霈2025/07/21

產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現已是孕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且多發生在有靜脈血栓栓塞(VTE)後。根據統計,孕婦罹患VTE的發生率約為每 1,000人中1 至3例,較一般婦女高出數倍,常見症狀包含下肢腫脹、發紅、疼痛;但有約 20%至25%的個案以肺栓塞來表現,多見於產後時期,尤其產後頭幾天,是整個孕產期中最關鍵的高危險時期,一旦發生肺栓塞,其致命性及產生嚴重後遺症的比例都相當高。

為什麼會發生靜脈血栓?

懷孕本身即為促進凝血的生理狀態,再加上手術、血液流動緩慢等因素,更容易形成血栓。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與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RCOG)減少產後肥栓塞指引,對於接受剖腹產且術後臥床者,建議使用機械性預防措施來減少血栓發生

靜脈血栓的高危險因子

  • 靜脈血管栓塞病史,包含深層靜脈栓塞及肺栓塞
  • 血栓傾向疾病(如:抗磷脂抗體症候群、Protein C/ Protein S 缺乏、抗凝血酶缺乏、Factor V Leiden 突變等)

其他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

  • 多胞胎
  • 子癲前症等產科併發症
  • 高齡(35歲以上)
  • 肥胖(BMI>30)
  • 長期臥床(如安胎、產後休養)
  • 產後大出血
  • 吸菸
  • 接受人工生殖技術
  • 接受重大婦科手術者(如剖腹產、子宮或卵巢手術)

預防靜脈血栓的方法:  

  1. 早期活動與復健: 鼓勵產後或手術後儘早下床活動,促進下肢靜脈血流。
  2. 彈性壓力襪(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藉由踝部至腿部的漸進式壓力促進血液回流。應依醫師建議選擇正確壓力等級與尺寸,每日穿著 8–16小時,並定期檢查皮膚以避免壓傷。

  1. 神經肌肉電刺激裝置(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

穿戴式裝置,貼附於膝外側,刺激腓腸神經(peroneal nerve)引發小腿肌肉微收縮,模擬行走動作以促進靜脈回流。

其機轉為:刺激神經 → 肌肉收縮 → 靜脈回流提升 → 減少血栓形成

  1. 間歇性氣壓裝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

將氣囊裝置固定於小腿或大腿,週期性施加壓力,模擬肌肉收縮作用,促進靜脈回流。

  1. 藥物預防:本身具高風險因子者在接受重大手術時,應使用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等抗凝血藥物。

~馬偕醫院婦產部 關心您的健康~
 

馬偕產科掛號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