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中心
醫療項目SERVICE
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
馬偕醫院骨科目前平均單月門診量為11000人次,平均單月手術量約為600台,病床數總共有141床。
除一般骨科之外,另設有高壓氧中心及生物力學研究室,前者提供慢性骨髓炎,一氧化碳中毒,放射性骨壞死等患者之治療;後者目前與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合作,致力於人工關節,生物力學與骨科疾病之研究,近年來更戮力於發展運動醫學,關節鏡及脊椎微創手術展望未來,本科計劃成立脊椎外傷中心,以提供脊椎外傷患者急救處置、手術、復健等服務,並將引進先進的手術導航系統期許能造福更多患者。
提供之項目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
項目說明
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經口服藥物及注射治療無效之後,病人仍受疼痛及關節變形之苦,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本院亦是台灣最早之西醫醫院,早自西元1970年代開始已運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初期傳統的手術是解決了疼痛與變形,但部份功能效果不盡理想,如病人無法完全屈膝、蹲、跪,影響關節活動。
近年來手術方式、途徑不斷的改進,材質不斷研發創新,本院更使用高曲度、超耐磨、女性專用之人工膝關節醫療器材,與歐美同步,適應病況、配合微創手術技術,使病患手術安全舒適,穫得最佳的生活品質!
誰需要做
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經口服藥物及注射治療無效之後,病人仍受疼痛及關節變形之苦,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人工膝關節其平均壽命約為十至十五年。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需要作人工關節置換,有些較年輕及較輕微的病狀之病患,以內科葯物療法、物理復健、關節鏡手術及高位脛骨切骨矯正術,均可充分的改善病人的病情。因此,針對不同嚴重程度的關節炎,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如何治療
人工關節的原理是矯正變形及將已損壞的關節表面切除後,以金屬作表面替代,在關節兩邊金屬之間再輔以高分子聚合物做墊片,替代自然關節的效果很好,能活動彎曲的角度達到一百三十五度,對於膝關節退化嚴重的病人,能夠重回方便行走及日常生活。
目前依照膝關節損壞的範圍及部位,可以選擇置換不同部分的關節表面,置換範圍則由醫師專業判斷給予病患建議:
1. 膝關節前腔磨損: 髕骨及股骨關節表面之置換 ( PF Knee Replacement ) 將磨損之髕骨及股骨的關節表面切除後,以金屬作表面代替。因重建只切除髕骨及股骨前方部份之關節表面,手術傷口小,流血少,術後疼痛少,功能恢復較完全及快速。
2. 膝關節內/外腔磨損: 內/外半人工關節置換 ( Uniknee Replacement) 用於脛骨及股骨內或外腔關節只有一關節腔磨損時,將磨損之脛骨及股骨的關節表面切除後,以金屬作表面代替。
3. 膝關節前/內/外腔全部磨損:全膝人工關節置換(Total Knee Replacement) 當膝關節關節面嚴重磨損變形時,必須施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全膝人工關節是由髕骨高分子量聚乙烯組件、脛骨組件和股骨組件形成關節接合而成。髕骨組件全部是高分子量聚乙烯件,由骨泥固定在髕骨上,而脛骨和股骨關節之金屬件間再輔以脛骨關節墊片(高分子量聚乙烯)固定在脛骨組件上。
大部份的墊片設計形狀和股骨關節面一致,以增加穩定度並減少聚乙烯接觸的壓力。而以現今科技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墊片,其強度及耐磨性也改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