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臻以自身經驗鼓勵病患只要規律用藥、維持健康體態, 求子也不成問題。(李佳臻提供/鄭郁蓁台北傳真)
馬偕醫院婦產科醫生李佳臻,20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 多囊卵巢綜合症」,飽受月經不規則之苦,但透過規律運動、 按時服藥以及飲食控制,與病和平共存至今, 也因此特別能同理病患的感受,對於有相同經驗的患者, 她會以自身經驗鼓勵病患只要規律用藥,就能維持健康體態, 求子也不成問題。
今年33歲的李佳臻,專長為子宮鏡、腹腔鏡微創手術、 不孕症諮詢治療,以及月經荷爾蒙失調等。她表示, 當初選擇婦產科,和多年前醫生一句「你以後很難生小孩」有關, 那時醫生對著當時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開玩笑說:「 你不要拋棄人家」,讓她決定走婦科,多認識自己的疾病外, 也能幫助有相同困擾的人。
李佳臻表示,多囊性卵巢很普遍,不必視為疾病, 她長期以來規律服用保健食品、避孕藥,加上熱愛運動, 一周2天重訓、1天打排球,減少精緻澱粉攝取維持良好體態, 打破一般多囊性卵巢多會較胖的印象。門診遇到處境相同的病患, 常慌張擔心不能生子,此時她還會告訴病患, 取卵還能比一般人多顆,增強病患信心。
近年由於國健署擴大補助人工生殖對象, 因此愈來愈多年輕夫妻嘗試凍卵或試管嬰兒。李佳臻分享, 曾有一名僅34歲的女性嘗試懷孕已經4年, 各項身體功能檢查沒異常,取卵也很順利,但怎麼植入都失敗, 到了第5次終於驗出兩條線,準媽媽向團隊每個成員握手道謝, 讓她深受感動。
她坦言,每次陪著想求子的夫妻時都特別激動,甚至每次在產房「 看著準爸爸的表情」,也常讓她會跟著偷偷流淚, 自己因為工作忙碌,為了不要有遺憾,也在32歲時凍卵、凍胚胎。
李佳臻觀察,台灣不想生養的年輕人愈來愈多, 近年進行人工生殖的民眾雖增多,卻落在40~44歲階段的最多, 不過隨著年紀愈大,卵子品質也會下降,因此面對想生的女性, 她仍會不厭其煩的鼓勵及早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