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部
停經後出血與婦科癌症:全面認識與預防
停經後出血與婦科癌症:全面認識與預防
2024/10/02/馬偕婦產部 林玟瑄醫師/掛號連結
停經是每個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里程碑,代表著生育期的結束。通常女性在50歲左右進入停經期(台灣平均年齡為52歲),當連續12個月沒有月經時,我們就認為已經進入停經期。然而,如果在停經後出現陰道出血,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一個重要警訊,需要我們密切關注。
什麼是停經後出血?
停經後出血是指在確定停經(至少12個月沒有月經)後,出現任何程度的陰道出血或褐色分泌物。無論出血量多少,都應該認真對待,因為它可能預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
停經後出血的可能原因
停經後出血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中大部分並非癌症。常見原因包括:
1. 陰道萎縮:雌激素下降導致陰道組織變薄、乾燥,容易受刺激出血。
2. 子宮內膜萎縮:同樣由於雌激素減少,子宮內膜變薄,有時會脫落導致出血。
3. 荷爾蒙替代療法(HRT):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可能導致不規則出血,特別是在治療初期。
4. 子宮肌瘤或息肉:這些良性腫瘤可能引起異常出血。
5.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有時會導致出血。
6. 某些藥物:如抗凝血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7. 感染:陰道或子宮感染有時會引起出血。
停經後出血與婦科癌症的關係
雖然大多數停經後出血案例並非由癌症引起,但它確實可能是某些婦科癌症的早期徵兆。主要相關的癌症包括:
1. 子宮內膜癌:
o 最常見的與停經後出血相關的癌症。
o 約10%的停經後出血案例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徵兆。
o 早期發現時,治癒率可達95%以上。
2. 子宮頸癌:
o 子宮頸腫瘤可能導致停經後出血。
o 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早期篩檢出子宮頸病變。
3. 陰道癌或外陰癌:
o 這些癌症相對少見,但也可能引起停經後出血。
o 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搔癢、疼痛或異常分泌物。
何時應該就醫?
如果您已經停經但出現任何陰道出血,無論量多少,都應該立即就醫。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治癒率十分重要。尤其是以下情況更應警惕:
出血持續或反覆發生
伴有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
有婦科癌症家族史
診斷和檢查
當您因停經後出血就診時,醫生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
1. 詳細病史詢問:包括出血情況、其他症狀、用藥史等。
2. 婦科檢查:檢查外陰,並使用陰道擴張器檢查陰道和子宮頸的狀況。
3. 陰道超音波:評估子宮內膜厚度和是否有子宮肌瘤或息肉等病灶,也會一併檢查卵巢與輸卵管是否有囊腫或腫塊。
4. 子宮內膜切片:如果超音波顯示內膜增厚,可能需要取樣檢查。一般來說可在門診進行或進入開刀房麻醉底下進行,視患者情況及臨床需求來做選擇。
5. 子宮腔鏡檢查:於開刀房進行,直接以鏡頭觀察子宮腔內部,必要時於鏡頭底下進行切片。
6.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否有子宮頸異常細胞,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與子宮頸癌,若抹片異常則需進行額外陰道鏡檢查來確認病灶。
預防和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預防始終優於治療。以下措施可以幫助降低風險:
1.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2.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3. 均衡飲食:多攝入蔬果,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4. 定期體檢:即使停經後,也應每年進行婦科檢查。
5. 注意症狀:對任何異常出血保持警惕。
6. 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面對停經後出血,許多女性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恐懼。重要的是要記住,大多數情況下,出血並非由嚴重疾病引起。然而,尋求醫療建議和心理支持同樣重要。與家人、朋友或專業心理諮詢師交流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結語
停經後出血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症狀,但它並不一定意味著癌症。及時就醫、保持定期檢查,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護您健康的關鍵。記住,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癒率。如有任何疑慮,請不要猶豫,立即諮詢婦科醫生。主動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是維護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