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 莊富捷醫師2020年於臺灣整形外科醫誌刊登新論文
|
|
Comparison of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 Healing Time between Micrografting and Secondary Intention Healing
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 第30卷第4期
國際SCI 論文及病例報告
Using a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to Close an Iatrogenic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in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Laryngeal Cance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2019 Jan;82(1S Suppl 1):S126-S129.
|
恭賀 黃宣諭醫師2020年於臺灣整形外科醫誌刊登新論文
|
|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Malignant Melanoma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docyanine Green Navigation ――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惡性黑色素瘤以碘氰綠螢光顯影導航進行哨兵淋巴結 切片之治療 ―― 經驗分享與文獻回顧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民國 109 年/29 卷/4 期 p267-278
背 景: 淋巴結的狀態對於早期黑色素瘤病人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預後因子。在癌症分期系統與治療持 續進步的同時,淋巴結切片採樣的方法也在推陳出新。
目的及目標: 碘氰綠螢光導航系統已經在諸多文獻中證實在癌症的淋巴結定位上有相當的幫助。本文希望能分 析其在黑色素瘤術中導航的即時影像,對於哨兵淋巴結切片之可行性與助益。
材料及方法: 本文共收錄 14 位於 2018 年至 2020 年期間,在馬偕醫院治療黑色素瘤並同時有使用術前放射素淋 巴攝影以及術中碘氰綠即時導航系統輔助哨兵淋巴結切片的病人。根據術中影像品質,碘氰綠注射的 劑量範圍約在 0.25 至 2.5 毫克間。術後病人的狀況以及病理報告皆有回溯性的紀錄。
結 果: 在 14 位病人中,術前淋巴攝影皆可使哨兵淋巴結顯影,但術中碘氰綠導航淋巴切片卻在一個案例 中偵測失敗。兩種方法的偵測率在統計學上並無顯著之差異。術後所有病人都沒有出現血清腫或淋巴 水腫的情形。
結 論: 碘氰綠即時導航系統對於黑色素瘤的哨兵淋巴結切片,在呈像之品質與術後併發症降低都呈現益 處。期盼本研究能讓黑色素瘤的病人能在更好的分期系統與治療下,得到更為理想之預後
2020年度 整形外科醫學會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Lower Extremity Malignant Melanoma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docyanine Green Navigation
由ICG定位輔助之下肢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經驗探討
|
恭賀 廖紘緯醫師 2020年於臺灣整形外科醫誌刊登新論文
|
|
Pedicled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unk and Perineum Soft Tissue Defects
軀幹及會陰軟組織缺損使用大腿前外側根蒂皮瓣重建成果及追蹤
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 ; 28卷4期 (2019 / 12 / 01) , P267 - 278
背景:軀幹及會陰軟組織缺損常因為創傷、腫瘤切除以及感染。大腿前外側根蒂皮瓣可以根據缺損的特性需求有不同的設計,皮瓣併發症也較少。
目的及目標:整理過去治療經驗的病患資料,了解軀幹及會陰軟組織缺損使用大腿前外側根蒂皮瓣重建治療的成果。
材料及方法:從2008年12月到2018年12月總共15位病患,包括8位男性及7位女性。軀幹及會陰軟組織缺損原因包括感染清瘡、原發癌症切除以及轉移癌症切除。
結果:15位病患中有11位(73.3%)接受癌症腫瘤切除,接受軟組織缺陷重建。平均皮瓣皮膚大小178.5平方公分(最大480平方公分)。最常處理的缺損區域是腹部缺損重建,總共9位病患(60%)。術後沒有皮瓣失敗發生。術後併發症兩位(13.3%)。
結論:軀幹及會陰軟組織缺損使用大腿前外側根蒂皮瓣是一個併發症低的好選擇,不管在外觀以及功能上。
|
恭賀 劉映君醫師 2020年於國際期刊發表新論文
|
|
Near Complet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After Calcium Hydroxylapatite Injection–Related Vision Los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注射羥基磷灰石相關的視力喪失後視力幾乎完全恢復 病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Ann Plast Surg. 2020 Jan;84(1S Suppl 1):S123-S127.
羥基磷灰石鈣(微晶瓷)於2003年被引入,並在2006年獲得批准治療中度至重度皺紋。但是,與其他填充劑相似,CaHA有諸如瘀斑,發炎,局部感染,皮膚壞死和血管閉塞等併發症的風險。醫源性視力下降是血管閉塞有關的最具破壞性的併發症。視力障礙的發展與永久性視力損害和預後不良有相對較高的風險相關。本報告介紹了一例在鼻背注射CaHA後出現皮膚壞死,視力障礙和眼肌麻痺的患者。治療後住院期間觀察到視力有明顯改善。患者的視力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並從眼肌麻痺完全恢復。我們旨在討論目前使用的治療方法,並複習有關CaHA相關視力喪失的文獻。
|
恭賀 劉映君醫師 2018年於臺灣整形外科醫誌刊登新論文
|
|
Correction of Sunken Eyelid with Orbicularis OculiMuscle Flap in Aging Blepharoplasty.
利用眼輪匝肌皮瓣矯正眼窩凹陷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民國107 年/27 卷/4 期 273-280
Ying-Chun Liu, Wen-Chen Huang, Wen-teng Yao, Yu-Fan Chen, Kwang-Yi Tung, Chia-Meng Yu
背 景: 眼窩凹陷常見於東方老年族群,目前已經有許多眼窩凹陷的治療方法。包括局部脂肪轉位、脂肪移 植、填充物注射等。
方 法: 利用設計眼輪匝肌皮瓣來填充眼窩凹陷部位。
結 果: 自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一共有 15 位病人接受此手術矯正。其中有 13 位病患為雙側,2 位 病患為單側,一共 28 隻眼睛。其中有 21 隻眼睛為 grade 2 (75%),7 隻眼睛為 grade 1 (25%) 術後合計 有 25 隻眼睛有明顯的改善 (89%)。所有病人都滿意手術的成果並且沒有手術相關併發症。
結 論: 眼輪匝肌皮瓣分離步驟容易,穩定且比脂肪較不易吸收。可以此簡單且可預測的矯正方式將眼窩凹陷矯正之。
|
恭賀 凃智鵬醫師 國際期刊發表新論文
|
|
Postoperative Ileus in the Elderly
老年人術後腸阻塞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8 (2014) 1-5
|
恭賀 尤傑銘醫師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發表新論文
|
|
Cross-Foot Reversed Medial Plantar Artery Flap for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Wound After Complex Heel Reconstruction : A Case Report
使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處置複雜腳跟創傷重建後之持續性傷口─病例報告
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 ; 25卷2期 (2016 / 06 / 01) , P153 - 162
背景:對於整形外科醫師而言,重建進行腳跟處軟組織缺損的重建是具有挑戰性的。而使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取代自由皮瓣的重建在文獻報告上更是罕見。
目的及目標:我們提出一個先前已使用自由皮瓣手術重建的右腳跟上有持續性傷口的案例,再利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重建術後的結果及追蹤。
材料及方法:一名28歲女性患者,10年前因車禍造成右跟骨複雜性骨折併皮膚缺損,接受多次手術治療,包括使用對側脛后動脈做為受體血管的右大腿前外側自由皮瓣重建手術。長時間負重下,導致在皮瓣重建的右腳跟處有持續性傷口發生。因為病患雙足的血管損傷缺陷,故可利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來進行重建。
結果: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良好,病患在首次手術後8周開始進行腳跟負重訓練。持續追蹤一年,病患覺得滿意且行走負重良好,沒有皮瓣或皮瓣供應區的併發症出現。截至目前也沒有再次因負重而導致局部皮膚缺損出現。
結論:我們成功使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為雙腳血管有損傷缺陷、且於先前皮瓣重建處有持續性傷口的案例進行重建。若有此類較複雜,無法使用蒂根內側足底動脈皮瓣或遠端自由皮瓣進行重建的腳跟負重處有皮膚缺損的類似案例,可以考慮使用交足式逆行內側足底動脈皮瓣做為另一種的手術治療選項。
Single-stage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sized nasal skin defect using bilateral nasolabial transposition flaps: A case report
使用雙側鼻唇溝轉位皮瓣單一階段手術重建鼻部大範圍皮膚缺損─病例報告
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第 25 卷第 2 期
背景:鼻部的全層皮膚缺損常導因於外傷或腫瘤切除術後,而重建大範圍鼻部缺損是具有挑戰性的,而使用雙側鼻唇溝轉位皮瓣單一階段手術重建鼻部大範圍全層皮膚缺損的文獻報告是少見的。目的及目標:我們提出一個原發性的鼻部基底細胞癌,做廣泛性切除後接受雙側鼻唇溝轉位皮瓣重建術後的結果及追蹤。材料及方法:一名89歲的鼻部腫瘤患者,已保守性治療達一年之久。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基底細胞癌併局灶性。考量病患的年紀及潛在合併症,我們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廣泛性的腫瘤切除及雙側鼻唇溝轉位皮瓣重建的一次性手術。結果:經過15個月的追蹤,皮瓣癒合良好且沒有任何併發症或腫瘤復發的跡象。雖然起先有朝天鼻畸形併左側鼻翼上揚的情形,但追蹤後逐漸改善,患者滿意該外觀及拒絕再接受任何鼻部外觀矯正手術。結論:重建鼻部大範圍皮膚缺損是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可以做為重建的選擇並不多。我們成功的利用雙側鼻唇溝轉位皮瓣重建較大的鼻部缺損。這是一個相對簡單有效率及單一階段就可以完成的手術。
|
恭賀 李安莉醫師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發表新論文
|
|
Diverse Use of Medial Plantar Perforator Flap for Plantar Weight-Bearing Area Reconstruction at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內側足弓皮瓣重建足底傷害的多樣性:馬偕紀念醫院治療經驗
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Vol.25 No. 2, 101-109
背景:腳掌特殊的緊緻,厚,無毛皮膚及較厚的皮下脂肪層能夠承受足底摩擦和負重。因此,重建足底全層缺損是有挑戰性的。以往的研究提出了數種重建方法。最令人關注的問題是術後皮瓣的耐用性。
目的及目標:內側足弓皮瓣能提供與足底解剖構造一樣的皮膚與負重軟組織。供皮瓣區的併發症是微小的。我們報告使用內側足弓皮瓣重建足底缺損並且預後良好。
材料及方法:在西元2005年11月至2015年8月之間,收集了12位足底損傷病人(2個前足底和10個腳後跟)使用內側足弓皮瓣重建(8個帶蒂皮瓣,3個自由皮瓣和1個交足皮瓣)並追蹤其預後。
結果:平均缺損面積約6.75×5.75平方公分,術後追蹤時間平均30.9月。所有皮瓣皆存活。術後追蹤有2個案例部分邊緣壞死,2個皮瓣縫合部分分離。2個供皮瓣區分層植皮部分角質增生,1個供皮瓣區之分層植皮部分潰瘍。患側部分負重復健平均始於術後第4周,約再一個月使用全負重行走並且無須輔具使用。
結論:選擇內側足弓皮瓣重建足底負重處的缺損是個不錯又有效的手術方式。這個方式可以提供良好的術後皮瓣耐受性,而且沒有嚴重併發症的產生。
|
恭賀 陳昱帆醫師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表新論文醫師醫學期刊發表新論文
|
|
Total Soft Palate Reconstruction Using Tri-lobe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after Wide Excision-A Case Report
以三葉狀橈側前臂自由皮瓣重建口腔癌術後全軟顎缺損:病例報告
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 ; 24卷1期 (2015 / 03 / 01) , P44 - 50
背景:口咽癌病患中重建軟顎是治療上的一大挑戰,軟齶缺陷會造成言語構音問題和進食時食物從鼻腔返流。於軟顎重建中,須減少顎咽口的大小,才可代償因軟顎缺損所造成的問題。雖然多種方法可用於軟顎重建,術後軟顎功能的恢復仍往往難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目的及目標:我們期望能恢復接近正常軟顎的解剖構造,並且提供類似閥門的結構,以期能改善術後齶咽閉合不全的問題。材料及方法:一位74歲男性罹患軟顎的鱗狀上皮細胞癌(T3N0M0第III期),接受軟顎腫瘤廣泛性切除以及改良根治性頸淋巴廓清術。我們使用含有大量軟組織的三葉狀橈側前臂自由皮瓣,摺疊成類似新懸雍垂的形狀,並縫合至缺損的部位。
結果:術後過程良好。追蹤18個月,達到可接受的吞嚥功能以及可理解的構音表現。結論:因腫瘤切除手術而導致軟顎大面積缺損,以含有大量軟組織三葉狀橈側前臂自由皮瓣重建,對於顎咽閉合功能的恢復可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用於軟顎大面積缺損的重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
恭賀 姚文騰醫師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發表新論文
|
|
Simple Design for Nipple Reduction of Male Patient 男性乳頭縮小之手術設計
臺灣整形外科醫誌:民國103 年/23 卷/4 期
背 景:男性乳頭肥大的病例相當稀少,且發生的原因不明。乳頭肥大會影響病人的美觀及造成社交的問題。過去有些許文獻探討乳頭縮小手術,有些方式無法同時減少乳頭高度及直徑,有些手術太複雜。
目的及目標:男性的乳頭大小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認為合適的大小是直徑5 公厘,高度2 公厘。我們想設計一個手術方式能夠有效且安全的縮小男性乳頭。
材料及方法:在西元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之間,五個男性病人(3 個雙側乳頭肥大,2 個單側乳頭肥大,總共8 個乳頭)接受手術。我們使用的手術方式保留了乳頭中柱,並以切除三個方位的皮瓣來達到縮小乳頭的目的。
結 果:術前病患乳頭直徑是介於8 公厘到11 公厘,乳頭高度是介於6 公厘到8 公厘之間。術後平均乳頭直徑是5 公厘、高度2 公厘。沒有皮膚壞死,傷口感染,或乳頭感覺麻痺等併發症發生。
結 論:我們提供一個簡單有效的手術方式來治療男性乳頭肥大。這個方式可以同時減少乳頭的直徑及高度,而且沒有併發症的產生。
|
國際SCI 論文及病例報告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
|
|
|
|
|
2021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莊富捷醫師: 以顯微再植皮和二級癒合來比較供皮區之治療
潘致皓醫師: 以小傷口清創配合纖維蛋白膠治療Morel-Lavallée病灶: 治療經驗分享與文獻回顧
許家誠醫師: 人工真皮於指尖創傷使用
葉立釩醫師: 腮腺分泌管損傷之手術修復:個案報告及文獻回顧
鍾子毅醫師: 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死亡率以及風險因子分析:93例外科手術病患的5年追蹤
王智君醫師: 於心臟術後非結核分枝桿菌傷口感染:個案報告及文獻回顧
吳 茜 醫師: 大面積燒燙傷植皮術後使用NewEPI促進表皮化的成效: 病例報告及文獻回顧
周柏勳醫師: 頭頸癌自由皮瓣重建手術的內科併發症之危險因子分析
林冠亨醫師: 下肢自由皮瓣重建之術後結果及併發症分析
郭恆綱醫師: 海報發表
|
2021年度 整形外科醫學會
|
|
劉映君醫師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第20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2021/12
A volumetric analysis of the post-Titanium mesh plate and patient specific implant reconstructed orbit.
使用傳統網狀骨板及客製化植入物治療眼眶骨折之眼窩體積分析
嚴重眼球內陷應考慮過度矯正眼眶體積,尤其是延遲手術或二次手術組。過度校正的量需要進一步的大數據分析。使用客製化骨板可精確矯正眼眶體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2020年度 整形外科醫學會
|
|
黃宣諭醫師 : 由ICG定位輔助之下肢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經驗探討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Lower Extremity Malignant Melanoma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docyanine Green Navigation
|
|
2019年度整形外科醫學會
|
|
潘致皓醫師 : Necrotizing Fasciitis of Right Upper Limb, Chest and Abdomen Due to Drug injection
藥物注射致右上肢,胸腹部壞死性筋膜炎
|
|
郭恆綱醫師 : A rare case of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polyacrylamide gel injection:present with abdominal mass
注射聚丙烯酰胺凝膠隆胸的罕見病例:腹部腫塊
|
|
2019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胡桂嘉 牛乳清蛋白萃取物應用於乳房重建後莢膜攣縮之預防成效
許家誠 燒傷二階段耳重建病例分享
葉立釩 以雙葉型腓骨自由皮瓣重建複合型口腔下頷骨缺陷:十五個病例回顧
莊富捷 以二級癒合和再植皮來比較供皮區之治療- 馬偕經驗
黃宣諭 罕見肢端木村氏肉芽腫之個案與治療經過–個案報告
劉映君 個案報告:施打填充物所引發眼盲之視力恢復
廖紘緯 軀幹軟組織缺損使用大腿前外側根蒂皮瓣重建成果及追蹤
|
|
2018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涂智鵬醫師: 比較腓腸內側動脈穿通枝皮瓣與橈動脈前臂骨皮瓣之皮瓣供應區併發症
劉映君醫師: 利用眼輪匝肌矯正眼窩凹陷
胡桂嘉醫師: 燒傷後傷⼜攣縮之指甲褶重建
廖紘緯醫師: 負壓傷口治療用於皮膚移植術後的效果
郭恆綱醫師: 美容手術後非結核分枝桿菌之感染與治療經驗 – 個案分析
莊富捷醫師: 以胸鎖乳突肌旋轉皮瓣進行咽喉癌術後氣管食道廔管之重建–個案報告
|
|
2017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林佑宗醫師: 在大面積燒傷患者,利用半邊頭皮作為供區的經驗
涂智鵬醫師: 使用改良方式同時重建創傷性耳垂裂及穿耳洞
劉映君醫師: 多葉性自由皮瓣於頭頸癌重建之相關運用--馬偕醫院經驗
胡桂嘉醫師: 自由皮瓣應用於下肢重建之預後-馬偕醫院經驗
廖紘緯醫師: 對於心導管放射治療造成的皮膚軟組織傷害進行重建—台北馬偕醫院經驗回顧
黃宣諭醫師: 以單一腓骨自由皮瓣同時進行三處口腔癌術後缺損之修補 – 個案報告
莊富捷醫師: 以闊筋膜張肌腱進行口腔癌術後嘴角之重建個案報告
|
|
2016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尤傑銘醫師: 使用自體培養表皮治療塵爆患者之經驗
劉映君醫師: 大面積燙傷病人於初期24小時利用每小時監測尿量方式之積極輸液治療
李安莉醫師: 搶救反面MEEK式擴皮墊植皮於大面積燒傷病人之成功案例
林佑宗醫師: 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的重建-馬偕經驗
涂智鵬醫師: 使用雙側胸大肌肌肉皮瓣處理正中胸骨切開之感染傷口
胡桂嘉醫師: 腓骨游離皮瓣於下顎骨重建手術之創新設計
廖紘緯醫師: 放射治療對於頭頸部腫瘤自由皮瓣重建的影響—台北馬偕醫院經驗回顧
|
2015年度外科醫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科醫師多篇論文發表參與盛會
|
|
林佑宗醫師 : 臂神經叢 之許旺細胞瘤 許旺細胞瘤 許旺細胞瘤 -案例報告
姚文騰醫師 ; 利用伸趾短肌肉皮瓣重建 利用伸趾短肌肉皮瓣重建 利用伸趾短肌肉皮瓣重建下肢之經驗
陳昱帆醫師 : 採用改良式腓骨骨皮瓣皮膚切口用以重建口腔癌術後下頷骨缺損
謝宇豪醫師 : 兩側非典型鏡像多指症以拇指整復術重建
尤傑銘醫師 : 施行於老年病患之自由皮瓣重建 :馬偕經驗分享 馬偕經驗分享
李安莉醫師 : 以內側足弓皮瓣重建底傷害 :病例報告 與文獻回顧
涂智鵬醫師 : 使用蒂根大腿前外側皮瓣重建惡性腫瘤切除後之前腹壁缺陷—案例報告
劉映君醫師 病例報告:原發性皮膚黏液癌 Case report: primary cutaneous mucinous carcinoma
|
100年~103年醫學會口頭論文發表(外科醫學會)
|
|
序號
|
論文發表題目
|
年度
|
報告者
|
1
|
Modified tenodermodesis of extensor tendon for treating mallet fracture
|
2011
|
蔡明峰
|
2
|
A Case Report: Merkel cell carcinoma at left 4th finger
|
2011
|
謝宇豪
|
3
|
Maxillary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 Iliac Osteocutaneous Flap in Maxillary Cancer Patients
|
2011
|
陳威宇
|
4
|
Shrinkage tumor of the Earlobe: a Case Report of Angioleiomyoma
|
2011
|
陳昱帆
|
5
|
Concomittent excision of xanthelasma palpebrarum with blepharoplasty of upper eyelids
|
2011
|
張子倩
|
6
|
Treatment of Dupuytrens contracture: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Experience.
|
2011
|
劉厚耕
|
7
|
Midface reconstruction--case report
|
2011
|
池偉誌
|
8
|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 10-year Experience in MMH (2001-2010)
|
2011
|
陳信愷
|
9
|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hard and soft palate defect with modifie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
2011
|
廖宣凱
|
10
|
使用超音波評估手腕及手部的閉鎖性肌腱斷裂
|
2012
|
姚文騰
|
11
|
自由皮瓣重建青年型糖尿病足之馬偕經驗
|
2012
|
劉厚耕
|
12
|
巨大頭皮血管肉瘤-病例報告
|
2012
|
池偉誌
|
13
|
語言及吞嚥復建對於舌癌術後之影響
|
2012
|
王彥博
|
14
|
使用前外側大腿游離皮瓣合併濶筋膜對足底惡性腫瘤術後軟組織及肌腱缺損的一次性重建
|
2012
|
廖宣凱
|
15
|
應用頦下路徑氣管插管於複雜顏面骨折手術之經驗
|
2012
|
陳恆常
|
16
|
A case report: the surgery of nasal septum cance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
2013
|
謝宇豪
|
17
|
Using Bioresorbable Pin of Fish Scale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Animal Study
|
2013
|
張世幸
|
18
|
The outcome of clamping carotid artery for microvascular surgery in post-irradiation patient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
2013
|
廖宣凱
|
19
|
A novel 3-D design of double-paddle free radial forearm flap for tongue reconstruction after hemiglossectomy
|
2013
|
王彥博
|
20
|
Acquired periungual fibrokeratoma:a Case report
|
2013
|
陳昱帆
|
21
|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year experience of Mackey memorial hospital
|
2013
|
池偉誌
|
22
|
Total Soft Palate Reconstruction Using Tri-lobe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after Wide Excision
|
2014
|
陳昱帆
|
23
|
Double paddle free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plex composite defect
|
2014
|
王彥博
|
24
|
Donor-site morbidity following free flap surgery
|
2014
|
姚文騰
|
25
|
Masticator space rhabdomyosarcom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
2014
|
李安莉
|
26
|
Epithelioid Sarcoma of the scalp treat with free ALT flap reconstruction: A case Report
|
2014
|
林佑宗
|
27
|
Distal femur open fracture treated with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ing: A case report
|
2014
|
涂智鵬
|
28
|
Definition of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n Prognosi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
|
2014
|
涂智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