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喜樂20年 助身心障礙者找回信心重返社會
30多歲的小琪(化名)長期飽受幻聽困擾,影響工作能力與人際關係,經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在急性治療期過後,評估可以輔導重返職場,小琪到「喜樂工作坊」工作一年後,逐漸建立起工作責任感與主動性,在體能與耐力方面有明顯進步,舉凡餐點製作、賣場清潔、團購點貨與外送服務等都難不倒她,在工作中建立人際關係、提升社交能力,獲得深厚的成就感,小琪的家人也全力支持在庇護工場的工作與生活,看得到小琪穩定與成長的改變。
▲圖一、馬偕喜樂工作坊20年有成,今舉辦喜樂20成果發表會,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陳昆鴻(右二)到場祝福,與工作坊員工一同進行手作體驗。中圍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左二為精神醫學部主任徐堅棋)
「喜樂工作坊」是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於2005年設立的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至今已滿20年,於今(27)日舉辦「醫路相伴 喜樂綻放」成果發表會,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陳昆鴻也到場支持。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在致詞時表示,喜樂工作訪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復健,學習餐飲製作及門市零售、販售咖啡、餐點等工作,藉以培養獨立謀生的能力,讓他們有一個過度性的就業安置機會,是一個訓練與就業中介轉換的「中繼站」,喜樂工作坊正是醫院落實照顧弱勢族群的具體展現。
▲圖三、馬偕紀念醫院喜樂工作坊長久以來受到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的支持,特準備馬偕宣傳文創品致贈。
(右起: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處長陳坤鴻、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精神醫學部主任徐堅棋)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徐堅棋表示,喜樂工作坊目前有12位員工,就業服務員2名,在用心營運下,連續六年榮獲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評鑑「優等」,展現工作坊庇護就業服務成果。自2004年起歷經多次擴增改裝,到目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模樣,並持續以堅持「愛心無價,安心至上」的理念,以嚴選食材與安心商品為核心經營方針,提供庇護員工持續學習與訓練的場所,至今已超過10人成功轉銜穩定就業,具有獨立生活能力。
喜樂工作坊就業服務員鄭瑋表示,透過持續的技能培訓和輔導支持,庇護員工們不僅能累積實作、餐飲服務等經驗,更用心製作每一份餐點,販售讓客人忍不住想一再回購的美食,而不是同情。工場將每月盈餘回饋於員工,不僅保障庇護員工的工作穩定性,也讓消費者便利的享用到美味商品。許多輔導個案也可以像小琪一樣透過訓練銜接到連鎖超商穩定就業並順利回歸社會。
成果發表會現場,臺北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陳昆鴻、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與精神醫學部徐堅棋主任也難得穿起圍裙,與喜樂員工手沖咖啡、製作麵包,和這群努力重返社會的朋友們站在一起,給予鼓勵。
▲在喜樂工作坊員工的介紹下,精神醫學部主任徐堅棋(左起)、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陳坤鴻參與手作。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在工作坊員工示範後體驗咖啡拉花。
▲陳坤鴻處長體驗手沖咖啡,直呼「不容易」。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徐堅棋在工作坊員工示範後發現,如何把后片抹的平整也是一個學問。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日間照護中心學員也到場支持,喜樂工作坊為慶祝成立20年,當天並於一樓福音廣場提供優質嚴選商品,希望民眾以實際行動,支持身心障礙者的學習與回歸。
###
【媒體相關報導】
自由新聞網:馬偕「喜樂工作坊」20年 陪伴病友穩定就業、重拾自信 - 自由健康網
聯合新聞網:販賣美味而非同情 馬偕喜樂工作坊提供障礙者就業安置 | 流行消費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馬偕醫院「喜樂工作坊」成立20年 助慢性精神病患回歸社會 - 健康 - 中時
藍鵲新傳媒:馬偕喜樂20年 助身心障礙者找回信心重返社會 – 藍雀新傳媒
蕃新聞:馬偕喜樂20年 助身心障礙者找回信心重返社會 | 蕃新聞
中華新聞雲:馬偕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喜樂工作坊」20歲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YAHOO:馬偕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喜樂工作坊」20歲 | 中華日報 | LINE TODAY
台灣新生報:馬偕喜樂工作坊20歲 助身障者重返社會
教會公報:馬偕醫院「喜樂工作坊」20週年 身障員工用美味翻轉人生 -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