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衛教資訊Health Information

依科別
  關鍵字

衛教資訊

  • ※ 小兒痙攣癲癇治療須知

    談到抽搐、痙攣以及癲癇、大家腦海裡一定想到患者發作時恐佈景象﹕兩眼往上吊、嘴唇發 紫、牙關緊閉、舌頭被咬出血、口吐白沫,並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完全 不省人事,持續幾分鐘後,病人似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病人對先前發生的事大 都毫無記億,這是大發作典型症狀。癲癇又稱為羊癲風、豬母癲,古代的東西方皆普遍存在,由 於醫學不發達,而將它當成魔鬼附身、邪惡的病,且往往對病人施以...
  • ※ 第1型糖尿病

    臨床實例 : 小瑩是一個三歲大的小女孩,體重14公斤。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到幼稚園上課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是她最高興的事情。最近一個月,小瑩都有咳嗽及流鼻水的症狀,看了好多次醫生都沒改善。最近兩天小瑩的活動力、食慾明顯減低,爸媽也發現小瑩最近似乎較消瘦,心覺憂慮,於是帶她到醫院求診。 到了醫院,經由醫師的問診,爸媽逐漸回憶起小瑩最近的情形,一個禮拜來她胃口特別好,尤其愛喝飲料和開水。老師覺得...
  • ※ 無菌性腦膜炎

    臨床表徵:  無菌性腦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八成以上由腸病毒所造成,在溫帶地區大多好發在夏季或秋季。一般說來腸病毒的潛伏期約4到6天,在嬰兒身上,通常的症狀是急性發燒,躁動不安,嗜睡或前囟門膨出,而在較大小朋友身上的症狀常見前額頭痛,懼光,肌肉疼痛,頸部僵硬,另外也可見到肚子痛,拉肚子或嘔吐的情形發生,至於全身痙攣則較少看到。皮膚紅疹則可能會在感染前或伴隨感染的同時發生。 ...
  • ※ 胎兒心臟超音波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約百分之一,大多數預後良好   先天性心臟病是活產新生兒中最常見的結構異常,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千分之十三,其中大部分是單純型的,只有少部分是複雜型的。近年來,兒童心臟醫療不斷進步,先天性心臟病病童只要接受適當的追蹤、治療,超過九成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所有先天性心臟病都能產前診斷嗎?   即便醫學進步,時至今日,大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仍是...
  • ※ 第1型糖尿病患者-基礎胰島素絕對不能忘

    小君在8歲時被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每天三餐飯前、睡前都必須驗血糖後注射胰島素,由於與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積極配合,多年來已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而且還是學校的游泳校隊。 清明節連續假期,小君與家人一起出遊,隔天一早起床腸胃不適,胃口不佳,因為擔心沒有進食而低血糖,所以不敢施打餐前胰島素;中午過後,小君開始噁心、嘔吐,醫師診斷小君得了腸胃炎,建議先禁食不要吃東西,讓腸胃道休息。因為沒有進食,所...
  • ※ 凍甲怎麼辦?談嵌甲的成因、症狀及治療

    嵌甲為一皮膚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常造成病人指甲疼痛,除了影響外觀之外,亦造成病人生活上很大的影響。嵌甲也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問題,例如足部細菌感染。此疾病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但在門診中尤其以年輕人特別常見。    左圖:捲甲(pincer nail), 右圖:甲溝炎(paronychia)   為什麼會有嵌甲?   嵌甲的...
  • ※ 頸部腫塊

    【淋巴結腫】 1. 非特異性淋巴結增生     小學以前之嬰幼兒,頭頸部都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當有感冒或附近組織感染時,它們常常會腫大;當感染過去後約數星期,淋巴組織會慢慢恢復至原來大小。原則上,小於3公分之淋巴結都屬正常。   【急性淋巴結炎】     &...
  • ※ 如何增強寶寶抵抗力

    幾乎每次門診總是會有家長問我「醫生,我的孩子經常生病,每次流行都有份,為什麼?該如何增強抵抗力呢?吃免疫球蛋白有用嗎?」;「醫師,我的寶寶一年到頭都在生病,幾乎成了藥罐子,是不是免疫系統出毛病?吃那麼多西藥難道不會傷身體嗎?」何謂抵抗力?   所謂抵抗力,即是人類抵抗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侵襲的 能力,包括免疫力和體質狀態。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組織,會產生一...
  • ※ 嬰幼兒的發紺

    在門診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親帶著嬰幼兒來求診,主訴是吃奶時嘴唇會發黑、四肢發紫、臉色暗藍,這些情況在醫學名詞上都稱為發紺。所謂發紺在定義方面是指:血液中不飽和血紅素的含量超過每 100 ㏄ 3-5 g 以上,從外觀就可以發現發黑發紫的現象。不過這和病人血色素的高低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個貧血的病人可能他缺氧或實際發紺的情況相當嚴重才會從外表被發現出來。而多血症的病人或血紅素太高的病人可能只有輕微...
  • ※ 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

    一、 基本認識: 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內分泌科 2019.08.31 修訂 糖尿病學童及青少年和其它同學並沒有兩樣,在學業和運動方面不須特別限制,可以參加運 動競賽。也不影響學童及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和人格發展,需要的是適度的照護和瞭解,而不是同情和縱容。 學校老師和校護需瞭解低血糖的症狀和處理方式,使學童及青少年有安全的校園生活。 血糖的...